走近庄子教案(2)

时间:2021-08-31

  (在这堂课之前,布置学生自读本文,并将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整理出最有价值的几类问题,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第1段“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落崖惊风”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是“吓”字?(余均、杨瑜)

  作者为什么把庄子比作“一棵孤独地在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陈春梅、马郑列)

  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作者为什么用一连串否定的表贬斥的词语?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为何能对做官之事如此释然?

  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后三个词的顺序能否掉换?

  师: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多集中在第4、8段和最后一段。现在我们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生8:庄子的思想在当时比较叛逆,不合常理,所以“吓”着人们。(结果呢?)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庄子的思想与当时社会比较矛盾。当时社会重权势,而庄子不愿同流合污。而当人们仔细思考他的意见时,发现他是正确的。

  齐读: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师:我们今天来读读庄子,会给我们展现一个广阔的境界,柳暗花明。

  师:齐读第四段,来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生9:叛逆者。

  生10:战国时期,月亮是庄子心中的道德象征。

  师:一个“槁项黄首或”的老头子,怎么会妩媚呢?

  生11:精神妩媚。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权力是很好的东西,但他只喜欢自由。

  师:普天之下,能这样做的人有多少?所以“孤独”。

  生12(接着):“妩媚”是不被认同的美,不被常人理解,这种信念已不再被很我人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