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语言教案(2)

时间:2021-08-31

乌鸦喝水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给图片进行排序。

  2.尝试仿编故事,用连贯的语言在集体面前讲乌鸦喝水的经过。

  3.知道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发才能解决。

  活动准备

  1.四个不同形状的瓶子,小石子若干。

  2.玉米粒、豆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小朋友你们见过乌鸦吗?幼儿说见过,乌鸦是个什么样子?身上什么颜色?。幼儿回答后向幼儿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做实验

  (1)用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装,只到装满水到瓶口,让幼儿观察。

  (2)用玉米粒和豆子装,找两个小朋友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分别装玉米粒和豆子,装一粒玉米粒、装一粒豆子的装法,直到水长到瓶口为止,看谁装的个数多和少,让幼儿理解物体的大小不同,它占的面积也就不同。

  3、观察图片内容,然后提问;乌鸦口渴的时侯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幼儿学一学乌鸦口渴的时候难受的样子和用石子往瓶子里放的样子?让幼儿想一想自己如果遇到口渴的时候,会怎么办?会想什么办法?

  4、让幼儿思考后说出多种办法,最后选一种最好的办法利用

  (1)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从乌鸦喝不到水到乌鸦喝到水,它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并做出动,仿编故事。

  (2)让幼儿学讲故事内容,并有表情的讲述,或着两人一组向对方讲,最后看谁讲的最好比一比,选出讲的最好的大家最爱听的到前面来讲给大家听。

  (3)分组讲述,一组为单位讲,比一比哪组讲的好,想的办法多又合理。

  教师小结:教育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要着急要动脑筋想办法,去排出困难。

乌鸦喝水语言教案4

  活动名称:

  《乌鸦喝水》

活动准备:

  1、“美丽的春天”图片一张、乌鸦卡片一个。

  2、透明玻璃酒瓶两个,装上半瓶水,相应的小石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倾听故事,明白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3、用完整的话复述故事。

活动过程:

  1、师幼互问好。

  2、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春天)

  3、师:“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4、 师总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活了,太阳照着大地暖暖的,大地上的花开了,小草和树都发芽了,小动物们也都出来玩了。

  5、师出示春天美丽的图片请幼儿观察,看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

  6、教师出示乌鸦卡片:“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乌鸦)

  7、师:“乌鸦飞了好远的路,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着飞着看见了一个瓶子,(教师出示瓶子放在桌子上有小石子的位置)瓶子里有水,乌鸦就把他的嘴巴伸进瓶子想喝水。小朋友乌鸦喝到水了吗?(请幼儿观察)他为什么喝不到水呢?请小朋友帮助乌鸦想想办法好吗?小乌鸦在瓶子周围转悠着看到许多小石子,就用他的嘴巴叼起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里。(请小朋友帮助乌鸦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并且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我们看这时候乌鸦有没有喝到水(请幼儿观察乌鸦喝倒了水)

  8、师:“小乌鸦聪明吗?”“我们小朋友在以后遇到困难要怎么去做?”

  9、师总结:

  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做事要有耐心,最后一定是会成功的。

  10、教师完整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幼儿听。

  11、教师提问:

  (1)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的乌鸦喝到水了吗?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12、请幼儿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喝水语言教案5

  活动目的:

  1、 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2、 理解词语:火辣辣、衔来。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创编新的情节

  3、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图片四幅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前些天,小朋友在表演区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乌鸦喝到水了吗?怎样喝到的?

  二、 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

  故事发生在哪里?

  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火辣辣)

  乌鸦怎么了?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

  乌鸦都找了那些小动物帮忙?

  你们能不能帮乌鸦想想办法呢?

  三、 再次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

  乌鸦喝到水了吗?

  它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它是怎样把石头放到瓶子里的?(衔来)

  如果你是其它的小动物,你准备怎么样运石头?

  四、 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续编或添加故事情节

  如果你是小乌鸦,你想怎么样来创编这个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创编的故事要有对话并且完整。

  五、 教师讲评并引发幼儿到活动区表演的欲望

乌鸦喝水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应的刻度标记,以免孩子们在记录时混淆实验的结果。 2、瓶中的水要适量,如果水量过少,在用沙子做实验时,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儿会得出结论:“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会冒出来”,而事实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会冒出来,只是水较少时,需不断摇晃瓶子,才会冒上来,这样实验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3、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

  4、4、实验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用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5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

【乌鸦喝水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1.中班语言乌鸦喝水教案

2.乌鸦喝水语言活动教案

3.乌鸦喝水的教案

4.乌鸦喝水的教案

5.乌鸦喝水教案

6.乌鸦喝水教案

7.《乌鸦喝水》教案

8.《乌鸦喝水》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