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

  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

  (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四、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2。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