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课堂实录教案(3)

时间:2021-08-31

  师:说到分家,我的心也禁不住悲凉起来。想当年,我们弟兄三人分家,姐姐嘛,按农村的规矩,已经是人家的人,就不参与财产的分割了。那天晚上,我爸爸召集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我从来没见过他那么严肃过。爸爸语调沉重,说:“你们都成家了,不能在合一起过了。自己都要有小家庭。今天就把分家的事情说一下。”我问:“爸,在一起不是很好吗?”爸爸说:“傻孩子,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嘛。说是分家,实际上家里也没啥分的,两间楼房,老大、老二每人一间,你呢,在外地,就不需要了。田地呢,都是老大和老二的,每人一半。最重要的是债务啊。老大老二结婚的时候都借了不少钱,老大是五千,老二是两万五。造房子的债还欠外边一万三。这些是不是老大老二两个人来分摊?”大哥说好。大嫂跳出来,说:“不公平啊。我们还我们结婚的那五千,他们的自己来。”二嫂立即回应:“我们结婚的时候钱都不值钱了。再讲,你结婚时花的还不是全家的钱吗?”二哥拉过二嫂的胳膊,让他不要说。我当时真想跳出来说,所有的债务都归我,但是我确实没有那么多钱,现在购房贷款还没多少呢。父亲说:“好了,这样吧,所有债务除以三,分别由老大、老二和我们承担。老三没花什么钱,也没得什么。就这样吧。”大家都不做声。于是我把记录的文案让他们一一签字。第二天就是分农具,修建厨房。父母也搬出了楼房,住到那堆放杂物的小屋去了。跟书上说的“异爨”后的“鸡栖于厅”情景多么相似啊。想起这个,我都不想回家去探亲了。

  生9:那说明你不孝!

  师:为什么?

  生9:你应该把父母接到你这里来住啊!

  师:他们来住过一段时间,说很不习惯,比如进家后换拖鞋,再比如有时我们吃快餐,他们就说这一盒居然要十块,你这败家子!后来自己买菜又说这青菜居然还要五毛,家里的连五分都卖不出去。后来他们就走了。所以还是你们现在好啊,独生子女以后不存在分家的的悲伤了。

  师:我是因这篇文章而感动啊,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会被其中的细节感动了?

  生10:我觉得最后写枇杷树,睹物思人,怀念妻子,我觉得很凄惨。我那次到外婆家,外公已经不在世,看着他的遗像,我都要哭的。现在文章这么写,树越是有生命,越是茂盛,作者就越想念啊。

  生11:祖母来说的几话,对发奋读书的归有光充满关心。想想,我妈妈天天跟我说学生,我还觉得她唠叨。不应该啊。

  师:能有这样的感悟、唤醒,很好。

  生12: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归有光母亲为什么不跟自己孩子一起睡觉呢?而把孩子交一个老太婆带呢?

  师:大家怎么看?

  生13:大概她身边还有孩子的。

  师:这推断有点道理。据说归母一共生了八个孩子,有两个夭折。归母就是因后来节育手术不当而死的。死的那年,归有光才八岁啊。母亲隔门相问,老妪作答,一方面看出老妪心有坏恩,另一方面归有光听到这里,也引发对母亲的思念。母亲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是一片模糊,但是我想在归有光心里一定是最美丽的!

  (学生鼓掌)

  生14:我觉得祖母拿象笏来,是给了归有光读书的压力。这样做不好。

  生15:我们现在学习压力也很大。

  师:那要看怎么对待这压力。归有光没有抱怨,相反是把它看作是激励。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调节心态的本领啊?

  (下课)

  师:该说还有很多,但是我说一句这篇文章对我们写散文的启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小事可以打动别人,关键在于自己首先感动。下一节处理这课的相关练习。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3:41pm

  第三课时的内容就是书后习题,主要是词语。还有一本配套练习上的。不再详述。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一是学生文章读得还不熟。

  二是字词解释还不到位。

  三是如何把以小见大手法迁移到写作中来还需要探讨。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3:45pm

  关于第一课时,基本上没有涉及到课文,但是我觉得应该把散文的沿革说清楚了。我们的课堂上缺少文学史、现代汉语等课程的必要的概述,学生所学知识很少能成结构的。这是个问题。

  顶部

  毓君 发表于: 2004/11/28 06:37pm

  设计精巧,点拨自然,好课啊!叹服。

  顶部

  开开心心 发表于: 2004/11/28 06:49pm

  下面引用由毓君在 2004/11/28 06:37pm 发表的内容:

  设计精巧,点拨自然,好课啊!叹服。

  顶部

  szw6998 发表于: 2004/11/28 07:17pm

  看来东方老师上课也在变啊,不是一味的狂灌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8 07:25pm

  第二课时开始分析文章结构,同时有学生质疑和老师反驳。而后老师谈感受,接着反问学生的感受,由此展开讨论,这课堂的流程是比较顺畅的。

  东方的这堂课给我启发很大。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8 08:23pm

  望东方再多传几个。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8:23pm

  谢谢楼上几位.老实说,上这课前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教案,没有什么适合自己的.于是就在心里盘算,自己上.到现在我的教案都没写好,也不想写了.

  我恪守:文本是师生交流的媒介.

  只要能在文本里找到老师,找到学生,找到对方,这就够了.

  小师妹说,你这样上,基础知识会被忽略.这话很有道理,所以得上第三课时.第一课时实际上是整个第六单元明清散文的导语.不是这课专门搞的东西,本想半节课说掉的,谁知道搞了一节课.就算第一课时了.

  我现在对课时没了感觉,至多是对一篇课文.

  斑竹说罐,我是这样处理的,如果学生确实不知道,那只能罐,是不是,你能启发什么呢?学生可能知道的,让他说,自己再补充.比如说小屋是什么样的小屋,学生说不全的,只能自己补出来,不一定要再找人说了,浪费时间.老师一说,学生思路也清楚的.我在想,现在我们教学生课堂对话,他们到大学是不是很不适应呢,郁闷.  边城与毓君都高抬了.这篇文章的细节还没有深入下去,比如想象,就根本没有.三五之夜可以说上一段想象作文的.但实在没时间了.有的遗憾只能到其他文章分析里了.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8 08:39pm

  我说的是实话,就是你对文本的处理很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对文章细节的把握,结构的把握。

  我现在上课有时候是没有让学生分析结构的,这到底好不好,我还在思考。

  但就你的这堂课看,对某些细节的把握还是很能启发学生的。

  确实,你和我都没注意字词的分析,其实对学生来说,文言字词还是很重要的。

  顶部

  东方雪 发表于: 2004/11/28 08:44pm

  一有时间我就整理,如果高二老师每人弄一课,也就差不多了,呵呵,有点偷懒的意思了。

  结构上,我倒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就是按照课文顺序一路下来,至多心里知道了课文分那两部分。连文学常识都没讲,现在课越来越生活化了。而高考越来越学院化,这才是我担心的事情。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9 08:41pm

  “现在课越来越生活化了。而高考越来越学院化,这才是我担心的事情。”

  这也是我担心的。

  顶部

  边城 发表于: 2004/11/29 08:42pm

  希望更多老师参与探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