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2)

时间:2021-08-31

《项脊轩志》教案3

  教学目标:

  1、 落实文言知识: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

  2、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 学习作者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作者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

  2、诵读课文

  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题:

  1、 关于归有光(投影)

  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历、成就

  2、 题目:

  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作者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作者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投影)

  四、读懂文意

  1、结合注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讨论)

  2、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疑难

  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

  五、布置作业

  《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重点字词句抽查

  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1、 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现?

  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2、 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

  3、 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项脊轩

  4、 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 板书文章结构:

  借物——项脊轩

  正文 借物忆人 诸父

  13 项 忆人 先妣

  年 脊 先大母

  轩 睹物——枇杷树

  补记 睹物思人

  思人——亡妻

  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

  (一)研读第一节,品味“喜”

  1、 问:作者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

  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

  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雅——“兰桂竹木”“借书满架”

  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3、问:作者为我们细心雕琢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作者的心情如何?

  明确:“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集体朗读)

  虽然物质上简陋,但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喜。

  (二)研读第二、三节,品味“悲”

  过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项脊轩虽小,但作者在此读书,精神生活充实,自得其乐,是否项脊轩内只有喜乐的回忆?文中哪句话提示情感的过渡?(“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问:第一件可悲之事是什么?作者用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诸父异爨。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不过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2、 问:大家庭四分五裂,人情淡漠,让作者叹息,而回想阴阳两隔的至亲更是悲痛,作者

  想起了他的母亲。先妣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①慈母。“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叩”字轻柔,话语关切。

  ②仁厚的主子。“妪,先大母婢……先妣抚之甚厚”“某所,而母立于兹”,家中老妪对母亲念念不忘,母亲待人仁厚可见一斑。

  总结:归有光八岁丧母,对母亲的记忆也只能凭借家中老妪的转述,一个“泣”字传达出一个幼年丧母之人内心的创痛。

  3、问: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最感动你的地方,用现代汉语转述一遍,说说你为何深受感动?

  明确: 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祖母的话既有对孙子的疼爱,又带着对孙子的表扬,语气亲切自然,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怜爱。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奶奶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

  (提问:请问能否把“阖”字改成“关”字?还有这话为什么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明确:不能把“阖”字改成“关”字,“阖”有轻轻关上的意思,说明祖母怕打扰孙子用功。这话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是因为怕给孙子太大的压力,孙子已经很用功了;写老祖母喃喃自语,更表现她的话发自内心,更见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诚。)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句话进一步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期望和鼓励。

  总结: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一个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又充满期待的老祖母形象写得淋漓尽致。

  4、问:祖母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作者这时“长号不自禁”,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补充: 实际上,原来的归家在当地非常出名,是个大富户,到了归有光一代,家族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归有光自幼饱读诗书,天资聪颖,9岁能文,但屡试不第,直到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会试是三年一次的,直到六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湖州长兴县县令。归有光写《项脊轩志》时只有18岁,大家清楚了吗?归有光为何长号不自禁?)

  明确: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6、 板书总结:

  借物——项脊轩 小 漏 暗 亮 雅 静 喜

  正文 借物忆人 诸父分家 悲

  13 项 忆人 先妣养育 泣

  年 脊 先大母教诲 号

  轩 睹物——枇杷树

  补记 睹物思人

  思人——亡妻

  四、布置作业

  《创新方案》P36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 研习补记部分,品味情感

  2、 总结写作手法,领略语言艺术

  3、 总结全文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文内容回顾:项脊轩中的喜与悲

  二、研习补记分,体味夫妻情深

  1、 欣赏电视散文《情归项脊轩》片断。

  2、 指名学生读4、5节

  3、 问:作者回忆了妻子的哪两件事?他与妻子一起生活了六年,为何单挑这两件小事回

  忆?

  两件事: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妻子转述诸小妹语

  原因:①这两件事都与项脊轩有关;

  ②这两件事足见夫妻恩爱,难以忘怀——作者在轩中偃仰啸歌,妻子在轩中凭几学书,夫唱妇随,温馨和睦;诸小妹之问可见妻子时常提起阁子及阁中之人,足见夫妻情深

  4、问:如此恩爱的一对夫妻,如此美满幸福的生活,却转瞬即逝,作者是怎样的心境?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出他的心境?

  明确:沉痛

  ①:室坏不修——妻子去世,再无心情去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忧伤

  ②:亭有枇杷树——作者没有写如何怀念她,只说妻子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在生长,睹物思人,痛何以堪!

  7、 问:补记部分与前文相比,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以乐写悲,以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

  ②今昔对比,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物在人亡,今不如昔;以景语作结,含蓄内敛。

  ⑥教师补充、深化:树长!人亡!物是!人非!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但却“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归有光以一棵枇杷树作结,却写出了足以令人动容的悲哀,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结尾。

  三、讨论总结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师总结:

  1、 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2、 哀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生举例分析:

  如:从“东犬西吠”这个词来看家庭状况。在第二段中写道“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可悲之事就是通过描写家庭的破败来描写的,而“东犬西吠”包含了作者凄凉破碎的心情。暗示了前面提到的“诸父异爨”以此不和睦的情景。先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已经被紧张的隔阂所代替了。这样就表现出作者的一种非常悲伤的心情。

  四、熟读全文,归纳文言知识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