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时间:2021-08-31

《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体悟作者的感情;

  2、会借日常琐事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借日常琐事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延伸

一、自主学习

  ㈠、回顾检测

  1、译。翻译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翻译)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说。回顾上节学过的内容,说出这篇文章都写到了哪些人和事。

  a、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b、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

  c、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

  d、回忆妻子及婚后生活。

  ㈡、激情导入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就来细细品读这些事背后的浓

  浓深情。

  ㈢、自学感悟(解情)

  1、出示学习目标

  2、诵读思考。

  ①围绕这些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文中原话作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②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二、合作探究(品情)

  1、品读第一段,体会其“喜”。

  ①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喜”的句子,并读出来。

  ②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鼓励多名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③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2、品读第三段,体会其“悲”。

  ①问题出示:本段的悲情有何变化?

  ②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三、巩固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悟情)

  从写作技法上思考这两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感人?

  2、写一写 (抒情)

  请同学们把自己生活中能够表达亲情的小事写下来。

  要求:五分钟时间,写80字左右,写完之后,小组内交流,推出最好的,与全班同学分享。

  3、回顾本节内容,以一首小诗《亲情之歌》作结

  亲情 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 和对往事的缠绵。

  遒劲的枝蔓里,

  写满了思念、宽容和等待,

  凝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亲情 是一片深情的海,

  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

  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

  博大的胸怀里,

  贮藏着憧憬、思念和眷恋,

  充满着欢乐、希冀和关怀。

  亲情 是一条金丝带,

  让心相拥,让爱汇集。

  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

  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4、作业布置

  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项脊轩志》教案2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版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教版明确提出,高一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项脊轩志》是明中叶古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本文被安排在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并且本文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可以较轻易地领悟。这对探索后面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

  3,从上一期的先秦文散文到这一单元的明清散文,古文的教学重点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转变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便成了始终强调的一点。本文由于取材于日常生活,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放在第一篇的位置,有承上启后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前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准确理解“当、洞、胜、兹、凡、过、竟、比、殆”九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五个实词的义项。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念深情。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诵读和讨论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就课文中的一些需要深究的地方加以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见《项脊轩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