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孙训芳课件(2)

时间:2021-08-31

第四章 弯曲应力(10课时)

  内容:对称弯曲的概念和实例;梁的计算简图、剪力、弯矩及其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和分布载荷集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弯曲正应力的强度计算;矩形截面梁和工字形截面梁的剪应力;弯曲剪应力的强度计算;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弯曲中心的概念。

  重点讲解梁的内力及其计算方法,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介绍平面弯曲概念,剪力、弯矩方程的写法。利用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画弯矩图作为难点仔细讲解,反复训练。梁在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梁的强度校核。介绍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合理截面问题。一般介绍截面核心的概念。

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6课时)

  内容;梁的挠曲线及其近似微分方程;用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根据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校核;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梁弯曲时的变形能。

  重点讲解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详细介绍用积分法、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梁的刚度校核,简单超静定梁计算。一般介绍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6课时)

  内容:静不定结构的概念和实例;静不定结构的特点;力法解静不定结构;拉压扭转静不定问题。

  重点讲解用力法分析静不定问题。其它问题简单介绍。

第七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8课时)

  内容:应力状态、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基本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广义虎克定律;强度理论的概念;材料破坏形式;四种常用强度理论、莫尔强度理论。

  重点讲解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应力和主平面。较详细介绍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三向应力圆,最大剪应力,广义胡克定律。一般介绍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形状改变比能的概念。重点讲解强度理论的概念,详细介绍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一般介绍相当应力的.概念、其它强度理论及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8课时)

  内容:组合变形的概念和实例;斜弯曲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扭转与弯曲组合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重点讲解弯扭组合时的强度计算问题。

第九章 压杆稳定(6课时)

  内容:弹性平衡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杆端不同约束的影响、长度系数;压杆的柔度;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压杆的稳定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重点讲解压杆稳定性(stability)概念,压杆临界力(critical load)的计算公式-----欧拉公式,压杆稳定性校核。较详细介绍压杆柔度的概念,欧拉公式适用的范围,临界应力总图。定性介绍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课程要求

  a.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正确认识。

  b. 具有将杆件、零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杆件的内力,并作出相应的内力图。(特别是剪力图和弯矩图。)

  c. 能分析杆件的应力、变形,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d. 熟练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

  e. 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明确认识,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

  f. 能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荷载,并进行稳定性校核等计算。

  g. 对常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有初步认识,对电测应力有初步了解。

五、课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名称        


       

课时分配        


       

小计        


       

理论        


       

实践        


       

其他        


       

1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2


       

     

     

2


       

2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4


       

2


       

2


       

6


       

3


       

第三章 扭转        


       

4


       

     

2


       

6


       

4


       

第四章 弯曲应力        


       

6


       

2


       

4


       

12


       

5


       

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4


       

     

2


       

6


       

6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4


       

     

2


       

6


       

7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4


       

2


       

4


       

8


       

8        


       

第八章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6


       

     

2


       

8


       

9        


       

第九章 压杆稳定        


       

4


       

     

2


       

6


       

总课时        


       

     

38


       

6


       

20


       

64


       

  (说明:实践指材料力学试验)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五版,孙训芳等主编)

  参考书:

  1.《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1992

  2.《Mechnics of Materials》 S.Timoshemke J.Gere.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gy,1978

  3.《材料力学》 范钦珊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材料力学》  陈塑寰   聂毓琴  孟广伟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七、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建议

  1.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本大纲仅列出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课程内容,不限制讲述的体系、方式和方法,列出的内容并非要求都讲,有些内容,可以通过自学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2.  CAI软件辅助教学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建议广泛使用,建议学校能尽快完善CAI教学设备。

  3.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培养分析、运算的能力,应增加习题量,并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习题分析讨论课。

  4.  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6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另外可适当介绍和引入材料力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软件。

  修订人 (签字)

  审核人 (签字)

  批准人(签字)

【材料力学孙训芳课件】相关文章:

1.材料力学授课课件

2.材料力学弯曲课件

3.金属材料力学课件

4.材料力学英文课件

5.复合材料力学课件

6.材料力学弯曲应力课件

7.材料力学性能课件串讲

8.材料力学第三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