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2)

时间:2021-08-31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并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一文体来表现主旨的。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3、学习积累有关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资治通鉴》)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实行仁政。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23岁的杜牧作《阿房宫赋》来讽谏唐朝统治者。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二、解题

  1、文体:(课本114)“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2、背景:(见注释)补充: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淫逸终致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3作者简介(见课本)

  补充:(可引导学生背诵《过华清宫》、《泊秦淮》等诗歌)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清丽,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段,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

  (一)第1段:

  1.第一层:“六王毕……阿房出。”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

  毕:完了。

  一:数——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写阿房宫的面积和规模气势。

  重点词;北构而西折:北、西 名——状

  直走咸阳:走,趋向。

  学生背诵。

  3.第三层:“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写阿房宫的楼阁廊檐。

  重点词:

  钩心斗角:古今异义(古:形容宫室建筑精巧;今:比喻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焉:结合练习二总结

  蜂房水涡:蜂房,水涡, 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学生背诵。

  4.第四层:“长桥卧波……不知西东。” 写长桥复道。

  重点词:

  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云出现龙。

  不霁何虹:虹 名——动,出现彩虹。

  学生背诵。

  5.第五层:“歌台暖响……而气候不齐。” 写歌台和舞殿。

  重点词:

  气候:古今异义(古:天气,环境气氛;今: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学生背诵。

  总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殿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研习法。

 教学步骤:

  1. 赋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问:

  明确: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2. 本文所体何物?

  问:

  明确:阿房宫

  3. 本文如何体物?即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找出相关句段。

  自由讨论

  问:

  明确:

  建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宫室建筑(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

  宫廷生活(妃嫔媵嫱……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财宝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

  被焚毁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骄固。)

  焚毁(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 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两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写被焚毁的原因也只数句而已,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

  问:

  明确:极写纷奢。铺陈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有深度。

  5. 语言与手法上有何特点?

  问:

  明确: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押韵(铺采摛文的体现)

  6. 总结前三段。

  前三段体物。阿房宫是一种象征。作者从阿房宫的建造直至毁灭,看出的是天下治乱、家国兴衰的道理。

  7. 写何志?

  问:

  明确:不爱人者必爱国。(正反两反面)

  毋使后人复哀后人(借古讽今,写作目的)

  8. 总结

  9. 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相关文章:

1.阿房宫赋优质课课件

2.地理的优质课件

3.马说优质课件

4.马说的优质课件

5.美术史优质课件

6.社戏语文优质课件

7.谈读书优质课件

8.定语从句优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