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声音的特性》的教案(2)

时间:2021-08-31

(二)案例(声音的特性):

一、引入新课:

  师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靠什么传播?

  生答: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师:出示一些装有不同水量的啤酒瓶,敲击它们会发出声音。

  师问:啤酒瓶发出的声音相同吗?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敲击啤酒瓶发出“1,2,3,4,5,6,7,i”的声音,让学生仔细听并讨论后再回答。)

  生答:不同啤酒瓶发声的高、低不同。

  (同上法,轻敲啤酒瓶发声。)

  师问:这次啤酒瓶发出的声音与上次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比上次的声音小。

  师: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声音有高低之分,有大小之别,还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用音调、响度和音色来分别描述声音的这些不同性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这些性质。

  板书: 三、声音的特性

二、教授:

  师问: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性质特点应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有关。那么,音调的高低是与发声体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所听到的声音的高低、所看到的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作出猜想,并给一定的时间讨论)

  生甲答: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因为小提琴发出高音的弦振动得比较快。

  生乙答:唱歌发高音时,声带振动也比较快。所以音调的高低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也需要用实验事实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教师就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作出设想,勤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师:同学们可以利用桌面上提供的一些器材设计实验,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振动情况有什么不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说说你的实验方法和结论,供大家讨论交流。

  生甲答:我们用硬塑料片拨动疏密不同的木梳齿,拨动密齿时,塑料片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生乙答:我们把橡皮筋拉紧后拨动它,发现橡皮筋被拉得越细时,振动越快,发声音调越高。

  生丙答:我们按书上的方法,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现钢尺伸出桌边较长时,振动较快,发声音调较高。

  (教师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和结论共同讨论、评判、再验证,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师问:通过以上研究,哪位同学能概括得出的结论?

  生丁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快,发声音调高,振动得慢,发声音调就低。

  师:物理学里,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发声体振动快的,频率大,音调高;振动慢的,频率小,音调低。所以,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

  师问:我们知道蝴蝶飞去飞来,靠的是翅膀的振动,蚊子也是,但我们听得到蚊子的嗡嗡声,却听不见蝴蝶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稍停、让学生猜测、交流,更多的学生会不知其解。)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为解答这一问题,同学们还需要了解: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有多大?请阅读课本第20页的内容,看谁能尽快完整地回答。

  (学生阅读并交流。)

  生答: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翅膀每秒振动5-6次,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声。而蚊子翅膀每秒振动500-600次,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向他表示祝贺。

  师问: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第20页还了解到什么?

  生甲: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生乙: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不同。如猫和狗发声频率较低,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能听见;而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很高,可以发出人听不到的超声波。

  生丙: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也不同,有的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有的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大象就是对低频声波反应灵敏,使用次声波交流的。

  师:很好。次声波和超声波有哪些应用,你了解吗?

  生甲答:人们可以通过探测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发生前辐射出的次声波,来预测、预报它发生,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生乙答:医学上可以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和治疗。如B超检测、超声碎石等。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踊跃。)

  师:超声波和次声波在医疗技术、工业生产以及各种探测等诸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并撰写小论文发表、交流。

  师问:在研究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中,你是否在不经意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声音的大小——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甲答:我们拨动橡皮筋发声时,发现拨动的幅度越大,橡皮筋发声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大小应该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生乙答:我们把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一定长度,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幅度较大时,发声的响度较大。

  师:同学们的确是实验认真,观察仔细,有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个实验: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悬吊着的乒乓球,比较轻敲和重敲音叉两种情况下,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条件许可,也可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生答:重敲时,音叉发声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大,表明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师问:分析以上各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答:上述各实验说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师: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可见,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乐器都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好吗?

  (事先请几位同学准备好口琴、小提琴、笛子、萨克斯管等,有三、四样最好。学生几乎都能靠听声音,辨别出各种乐器。)

  师问:(非常惊奇地)你们怎么辨别得如此准确?是怎么辨别的?

  生答:不同物体发声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你曾经听过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知道它的声音特色,再次听到时就能辨别出来。

  师:对,说得好。由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也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听声音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就是靠音色来辨别的。

  师问:哪位同学能举出人们凭音色来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生甲答:铁路工人检查火车机械部件是否有裂缝,总是用铁锤敲几下,就是靠听机械部件发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生乙答:同班同学,我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辩知是谁,也是靠辨别声音的音色。

  师:以上事实告诉我们,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除了音调、响度外,声音的又一重要特性。

  师:为了让同学们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有更形象、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把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不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比较波形的特征。

  (教师先后输入音调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响度不同的音叉声音信号、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的声音信号,让学生观察示波器的波形。由于第一次使用示波器,需要教师简单说明和引导。)

  生甲答: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时,波形的疏密不同,音调高的,波形密。

  生乙答: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时,波形的幅度不同,响度大的,波形幅度大。

  生丙答: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量都发C调的“1”音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基本相同,观察到各组波形的幅度和疏密就基本相同,但由于发声体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观察到波形上附加的小振动不同。

  师:也就是说,声音的响度大小,可以比较波形的幅度;声音的音调高低,可以比较波形的疏密;声音的音色特征,可以看波形的附加小振动。

  (可让同学看课本第22页的波形图。)

  师问:有谁想看看自己声音信号的波形特征?

  (学生举手踊跃,争着观察自己的声音信号波形。)

  师:请两位同学(男女各一)上讲台,用话筒说“我喜欢物理!”。

  (学生观察波形特征。)三、小结巩固:

  师问:同学们学习物理真的有趣有用,对吗?这节课学习至此,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甲答:我懂得了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大特性。

  生乙答:我还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生丙答:我学会了靠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生丁答:我觉得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科学、有效、有趣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解答下面几个问题,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集体解答巩固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评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同学们,乐音是美妙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请备有乐器的同学为大家同奏一曲《欢乐颂》。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在欢乐、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2、做课本第23页“想想议议”。

【第四节《声音的特性》的教案】相关文章:

1.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3.《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4.第四节《重力》教案

5.初二物理试题:声音的特性

6.初二物理《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7.物理《声音的特性》说课课件

8.《声音的特性》练习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