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诉亲情小学主题班会教案(3)

时间:2021-08-31

三、了解习俗,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底蕴

  1、师:作为传统佳节,中秋节有好多庆祝的方式。

  ①说说全国各民族人民是怎么来庆祝中秋节的?

  ②把收集到的材料合作交流。

  ③媒体出示:

  北京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长安一片月(一)

  长安一片月(二)

  浙江观潮

  八月十五洗井节

  安徽婺源安徽婺源堆宝塔

  潮汕潮汕中秋风俗

  云南傣族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湾高山族高山族的托球舞

  丰收祭

  广州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晋江的烧塔仔

  曼谷华人曼谷华人中秋夜改风俗

  苗族苗族的跳月

  宁波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观

  厦门厦门中秋风俗

  香港香港的舞火龙

  贵州黎平侗族赶坪会

  云南洱源白族渔潭会

  ④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⑤我们再一起来观看录像,感受气氛。你有什么感受?

  四、体验亲情,盼望回归。

  1、媒体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图)

  2、师:什么意思?中秋之夜,你和你的家人是如何与远在他乡的亲人遥祝节日快乐的?此时此刻,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3、媒体出示:中国政区图

  4、小结: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这一个传统节日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份亲情,一份思念之情,我们更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板书:诉亲情

  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提案中,就有把中秋节列为向五一节、国庆节、春节这样的国定假日,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牢记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四.课外延伸,开拓思维。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关于中秋节的班级网页,来一次中秋节大搜索!写出网页设计方案。媒体出示:制作要求等。

  附:

  1、中秋节的来历及别称;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2、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 嫦娥奔月(也见教学参考)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 神话有关。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 吴刚伐桂(见教学参考)

  (3) 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4) 月饼典故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3、中秋习俗。

  历 朝 中 秋 习 俗

  传 统 习 俗

  灯谜灯谜历史

  灯谜妙趣

  制作灯谜的方法

  吃月饼吃月饼

  燃灯燃灯

  月谜诗情画意说“月谜”

  玩兔儿爷玩兔儿爷

  月亮中的兔子与民俗

  祭月赏月玩月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

  各 地 习 俗

  北京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长安一片月(一)

  长安一片月(二)

  浙江观潮

  八月十五洗井节

  安徽婺源安徽婺源堆宝塔

  潮汕潮汕中秋风俗

  云南傣族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侗族的偷月亮菜

  台湾高山族高山族的托球舞

  丰收祭

  广州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晋江的烧塔仔

  曼谷华人曼谷华人中秋夜改风俗

  苗族苗族的跳月

  宁波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观

  厦门厦门中秋风俗

  香港香港的舞火龙

  贵州黎平侗族赶坪会

  云南洱源白族渔潭会

  国外的中秋节

  日本称中秋节为“月圆节”,每年有两次,即农历八月十五、九月十五。这两天家家吃栗子、葡萄等果品和用新谷制成的月饼。节日白天,孩子们结伴去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花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团供奉,然后分食。

  朝鲜中秋节叫“秋文节”,亦称“秋夕”,与元旦、寒食、端午列为民间四大节。这天,他们以松饼为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有的还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枣泥、蜂蜜做的八宝饭。晚上一边赏月,一边举行拔河、摔跤比赛,或表演歌舞节目。

  坦桑尼亚该国桑给巴尔岛将中秋节称为“赏月节”。节日之夜,在一轮皓月刚刚升起时,人们便成群结队地来到广场或庭院里,围成一个圆圈,默默地静坐到月亮西沉后,才开口说笑,并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到来时,男女老少有赏月的习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吟诗对歌,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