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须早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1-08-31

  求学须早,趁着年轻要早早的学习,在人的一生当中,每一个年龄又会有那个时期的苦恼,通过不断的进行学习,可以很好的得到提升,成就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的求学须早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专得,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曹操)、袁遗老而弥笃。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馀,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暝目而无见者也。(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翻译】

  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长大以后,思虑分散,所以须要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多年温习一次,还不会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如果人因困顿不得志而在壮年失去机会学习,在晚年还应该学习,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到了老年却更专心致志;曾参七十岁才学习,仍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游历学习,仍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要好。

【感悟】

  我们不论多大了,都要学习,不能不学。

  人总是需要学习的。世上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太愚蠢了。幼年学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习的人,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所以说活到老学到老,晚学不如早学,不学不如晚学。

附:《颜氏家训·勉学》原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颜氏家训解读

  这种从魏晋挖掘出的历史文化遗产,享有“古今家训之祖”的盛誉。这部典籍并非圣贤之书的复制,循规蹈矩显得有些多余。也不是对做人与处世的行为加以规范,而是为了整顿家风,教育后代,主张摒弃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推行理性的教育理念,注重以言训、心育并用,恩威并施,将事理与情感融合,将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孕育在严肃的道德传承和尊长的期待之中,并让这浩荡长风吹遍中华大地……

教子立规矩

  这里的'教子,是一种药剂,具备良方的效力。教子,并非咒骂和训斥,让孩子肌肤疼痛,神色沮丧,达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目的,也绝非以汤药、针艾来医治,让孩子深感畏惧。教子,不可袒护孩子的种种恶习,也不为培育孩子的才华横溢,作为晋升的梯子。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教育不仅要讲慈爱,重在用“仁、义、礼、智、信”进行引导,以训诫、格物、规矩加以管理。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怠慢。怠慢了就使慈爱不够,轻忽了便会怠慢,从而产生了距离。教子,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启蒙时期开始……

兄弟现影形

  兄弟,好比影与形,美丽了形象,美丽身影,也美丽了自己。兄弟又像声和响,宇宙交融着彼此的气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双亲故去,兄弟面面相觑,除了爱护先人的遗体,还要共同迎接岁月的风雨。

  兄弟,好似亲密的手足,从来都没有过背离;兄弟,如影随形,阳光明媚的日子,紧紧跟随着自己,风雨飘摇,虽不见形影,却也心有灵犀,牵肠挂肚,暗地给力。兄弟,如同一对纽扣,冷的时候拥抱在一起,有时候也会陷入纠结的僵局。但是,当遇到严冬和酷暑,艰难和困苦,它们会肝胆相照,团结一致,克服种种险阻,避免发生惨痛的悲剧。

  决不能让一堵高墙,阻挡了阳光的闪动,决不要让漏洞出现在举止言行,如此亲戚才不会疏远,阳光下面处处可见美丽的形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