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1-08-31

  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要想充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精神,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把握教材教法、洞悉高考命题趋势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教材现状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只是对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解,课堂气氛肯定会单调枯燥又沉闷。这种沉闷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热情。讲台上教师从头讲到尾,非常辛苦,学生却不大领情,师生之间鲜有互动。笔者在与学生课后的交流中,较多学生坦言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对他们而言,学习文言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如此现状实令人担忧。

  再者,通过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人教版)1~5册的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编排顺序而言,编者的本意是按照年代的顺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概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了解,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实上,编者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应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而完全按照时间顺序编排文言文则难以顾及这一点。其次,就体裁和内容而言,文体很全面,“论”“传”“记”等应有尽有;内容很丰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包,却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对于高中生,故事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应该更容易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先秦诸子选读》(选修)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要求都比较高,很难想象学生能够摒除浮躁,用心倾听两千多年前智者的声音。

  在这种两难的尴尬境况之中开展文言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跳舞,实属不易。那么文言文教学究竟路在何方呢?有没有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