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1-08-31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词语解释】

  语罢:交谈结束。

  巴陵:在今湖南岳阳一带。

  ⑴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⑵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

  ⑶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翻译】

  十多年的动乱流离以后,长大成人才相逢。初见时惊讶地问你的姓,说起名字才想起旧时的容貌。相互谈起分别以后世事的变迁,热烈交谈停下来时已是黄昏,晚钟敲响。明天你又要踏上去巴陵的道路,不知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

  译文二:

  经过了十年的动乱流离,表兄弟二人才在异地相逢。分别时兄弟俩都还年少,相逢时我们两个都已长大成人。初次见面时,我们彼此询问姓氏,好象是未曾谋面的朋友。当知道面前站的人就是分离十年的表弟时,我激动地喊着你的名字,回忆着你年少时的面容。万语千言,说不尽分别以后的世事变迁,热烈交谈,不知不觉山寺已敲响了暮钟。明天你又要踏上去巴陵郡的道路,千里迢迢,秋山重重,再次相见不知又要经历几多春秋?

  译文3:

  十年战乱流离失所,长大以后意外相逢。见面惊奇地问名和姓,报名后才记起他往日面容。唠唠离别后世事变化,一直说到黄昏寺庙响钟声。明天你又要踏上巴陵路,重重秋山相隔何日再相逢。

  李益( 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 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尤其擅长绝句、七律。至唐宪宗时便因诗名被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