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学实录(8)

时间:2021-08-31

  (生寻找)

  生:有蒹葭,有白露。

  师:是的。大家看,深秋时节,露浓霜重,秋凉似水,忍不住会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小令。

  生:《天净沙 秋思》

  师:《天净沙秋思》里面也有很多的意象,也就是景色,这样萧瑟单调的秋天景色往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情感?

  生:思念。

  师:对,一种忧郁或者伤感的情怀。这样的景物能够很好的营造一种凄凉落寞的情感基调。恰恰符合了《蒹葭》中的主人公一直在追寻却一直得不到的那种意境,远远地,在水中央,水之湄,可望而不可及。所以,这样忧伤凄迷的情怀更加符合我们中国文人对于那种雾里看花的意境营造的需要。因此,这些景物作用?

  生:非常大。

  (师板书 景---人)

  师:《蒹葭》中,景物为人的活动营造了一个合适的空间。

  师:还有那一个组特别关注了第三个问题?

  生:我认为不重复,刚才也谈到,关雎直接写追求,不是很含蓄,而是很直白,而蒹葭是描写景物营造氛围,才写后面的追寻和思念,所以,它是比较含蓄的一首诗。第一首是可以说是赋,第二首是兴。先咏他物引出情感。

  师:这位同学懂得非常多,他甚至谈到了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师板书)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在《关雎》中作者为什么要先写两只雎鸟?

  生:我认为是托物言志。

  师:初中我们学过不少托物言志的文章,那些视为经典呢?

  生:《陋室铭》。

  师:很好。那么大家思考,这两篇文章,《陋室铭》把自己的志向寄托于有同样志向的人居住的陋室之上,和我们本文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样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