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夜渡两关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

时间:2021-08-31

参考答案:

  4.D(A 绐:欺骗 B陟:登 C避易: 退避)

  5.B( B均表修饰关系。A所字结构/名词,地方。C副词,表判断/ 只。D 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不译)

  6.B(“前山有火引路”错。原文是说“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是为下文写夜行的危险作铺垫的。)

  7.(1)渐渐听到随从中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了这些。(稍稍、识之各1分,句意1分)

  (2)回头看往回跑,跌倒的人枕着压着,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勉强他们大喊,也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却顾、颠仆枕藉、句意各1分)

  (3)自己料想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又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中本来应该这样受苦吗?(分、厄、尔、岂各1分)

参考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戊戌年冬天的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走。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欺骗我说:“虽然天晚了,天黑前还可以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中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了这些。

  到了清流关,天色已暗下来,后退也没有住处,就派人把山下驿站的差役找来,带上铜锣、火把一同前进。山口两座山峰对峙,有几百寻高,仰起头也看不到顶。石头栈道崎岖险要,大家都下了马,人踩着人肩往上爬。再三地约定:有紧急情况就大声喊叫,前后呼应。恰巧有一颗大星,闪闪发亮地从东往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火把全被吹灭了,四面山上的野草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因此人人都感到害怕,互相叫喊不停(来壮胆子),铜锣也一起敲响,山谷里到处震荡着回声。这样走了六七里,登上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明亮的银盘子,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家这才举起手来互相祝贺,可是下山以后还是心惊胆战,好久都没能平静下来。我默默估计,这座清流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南唐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奇特,但应当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暗自庆幸离开险境即将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面对着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他们说:“应当登上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嘴,(只见)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人,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是古时候的昭关。距离香林院还有三十多里,要走快些。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

  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如林一样多,马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回头看往回跑,跌倒的人枕着压着,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勉强他们大喊,也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众人才爬起来,又沿着山岭走,细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测量,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料想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又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中本来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天将尽的时候,(众人)到达香林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唉!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在夜里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得以幸免,这也可以算是很不慎重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赏析:

  《夜渡两关记》是一篇纪实散文,记载了作者因省亲心切,夜渡清流关和昭关所遇惊险之事。两次都是虚惊,同样都是夜渡地势险恶而又多虎的关隘,但在作者笔下,却各有不同的写法,都写得扣人心弦,其情其境,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用笔跌宕起伏,曲折回合,极尽腾挪之妙,但这又是通过极自然的文字、巧妙的布局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