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全文翻译(3)

时间:2021-08-31

  显而易见,这里的黄花也便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因为从黄花的憔悴很容易使她联想到自我的处境,或曰正因为自己处境的孤独落寞才使她对落花憔悴的黄花倍加关注。作为一个女性,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惟一的寄托是能获得男子的赏识,有男人爱她,占有她,并在所爱的男子身上获得自我存在价值的意识。但现在自己已经如末日黄花,姿色褪尽,还有哪一个男人能够爱上自己呢、“如今有谁堪摘”,明说黄花,实指自己,它使我们领悟到全诗所流露的愁苦、寂寞、冷清、抑郁、悲哀内心情绪产生的主要心理根源。那空前的孤零零的黄花,在黄昏时分,被罩在暮色的阴影里,孤独、寂寞、消瘦,诗人对黄花的怜爱,也就是自我怜悯,因而这孤独、寂寞、消瘦、憔悴也是作者内心的情绪感受和对自我形象的感受。下阙至此都是视觉形象,并且没有声音的感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的是声音。梧桐、细雨赋予了“点点滴滴”以特定的声感,细细的雨点落在肥厚的梧桐树叶上,繁密、清晰、单调,“到黄昏”不但写了周围环境的昏暗,同时也写出了细雨淋漓,雨声绵延,无休无止,点点滴滴已经单调、乏味地响了很长时间。这里的雨声描写,使我们能亲感到作者内心那杂糅着烦乱情绪的寂寞心情,并且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意味。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是状写心灵感受的词,这个“愁”字概括了作者这时的情绪,但由于愁字的抽象性,由于它自身缺乏表现性,所以作者又感到用“愁”字难于表现自己的复杂内心感受。“怎一个愁字了得!”体现了作者无法说清自己内心感受的缺憾心情,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把全词所表现的情绪感受都纳入到最后的这个提示性的词中来,并调动了读者的全部想像力和感受力,来主动地去体验作者内心感受的复杂性。

  威廉·詹姆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能从时间的连续中看到心理事实与物理现实之间的同一性,就是在它们的某些属性当中,比如它们的程度和响度、简单性和复杂性、流畅性和阻塞性、安静性和骚乱性中,同样也能看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我们上文从每个独立意象的描写中分析了外感描写与心理情绪表现之间的结构上的同一性、对应性,下面我们从整体的结构上看一下外在描写与内心情绪的结构上的关系。“李清照这首词直接写心灵感受的地方只有三处;“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如上所述,这些词语自身都没有很强的表现性能,它们的丰富内涵都是从前后的外感描写中取得的,它们主要起的是概括说明的作用和提示的作用。

  在所有感觉中,视觉形象是最丰富也最有表现力的,形状、大小长短、动作、颜色都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在该词中属于视觉形象的也占有较大比重:“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都属于视觉感觉中的内容。但在整个视觉形象中,动态描写少于静态描写,而在动态描写中,“雁过也”的动作性不很明显,介于动态与静态环境之间,另两处的“寻寻觅觅”和淅淅沥沥的秋雨。其特征是细碎、没有力度、没有确定的逻辑顺序。动作性很不鲜明,这样的动态描写出现在全诗的静态的背景上,使整首诗的动静结构与作者的情绪结构是统一的:一个心情抑郁、内心寂寞的人,其情绪变化少而细碎,没有明确的目标感,不带有决绝的性质,所以心理波动的曲线是疲弱的,没有力度感。

  除了视觉形象外,听觉形象是最有表现力的,但该诗的声感描写极少。在上阙只有“雁过也”一句可以让读者产生听到雁叫的感觉;在下阙,点点滴滴的雨声是惟一有声感感觉的描绘。这种声感的描写,使全诗不是一片死寂,有了变化和起伏,但雁声是低沉、遥远、朦胧的,雨声是繁密细碎、单调枯燥的,这在全诗的无声感感觉的背景上,构成了全词的声态结构,与它同构的心理情绪是凄寂,郁郁不舒的。响亮的声音产生热烈的感情,嘈杂的声音产生烦乱、燥急的情绪,寂静的环境,产生平静的心情和清晰的思路,而这里在细碎、单调、凄凉的声音衬托下构成的凄寂环境,则只能造成凄寂的情绪。这里还应当提到由词的语言构成的音乐性结构。我们不太能够通过每个字词的分析浮现它的全部结构系统,我认为只须指出下列几点就够了:一、它押的是仄声i韵。仄声韵原本就不如平声韵来得舒展,而“i”又是所有元音中最不响亮的一个元音,它的气流只通过一个很狭窄的隙缝被送出口外,不像a、o、u等元音那么响亮和舒展。二、全诗的节奏是徐缓的。“词以慢名者,慢曲也”,“声声慢”这个词牌的名字便说明该词的节奏是缓慢的。而就词的意义结构而言,它属于共时性的铺排结构,亦即各项内容不是以时间先后的历时性原则组织起来的,而是各种并列感受的横向铺排,它的推进力不大,因而也没有历时性结构所能具有的蝉联绵延、波动起仗乃至一泻如注的感觉。“一个心情十分悲哀的人,其心理过程也是十分缓慢的,而且很少能够超出与他的直接经验和眼前的喜好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状态,他的一切思想和追求都是软弱无力的,既缺乏能量,以又缺乏决心,他的一切活动看上去也都好像是由外力控制着。”该词这种松散的结构、迟缓的节奏、有些疲软的转折方式、眼前现象的平面铺排,不正是与作者内心情绪特征相应和的吗?

  最后再看看它的整个色调。全词就没有一个色彩鲜艳的“红”字,澄彻明朗的“蓝”字。黄花的黄字是鲜明的,但它是作为一个中性的植物名称出现的,写的是它的残败的落英。黄花的真正形象是“憔悴”,使人想到一种又黑又瘦的面容,在暮色笼罩下它是“独自怎生得黑”。除了“憔悴”、“黑“之外,“黄昏”给人一种昏暗的色彩感,梧桐给人以暗绿的色彩感,此外就没有可以呈现色彩的东西了。总之,全词的色彩是不鲜明的。内心情绪的不明朗、思路的不清晰,也被全词的色彩结构暗示着。  偏于沉闷、较少动作描写的动静结构,偏于幽寂,较少声响描写的声响结构,偏于疲软、较少推进力、横向铺排的意义结构,偏于缓慢、没有急遽感的整体音乐旋律,偏于昏暗、缺乏鲜明色彩的色彩结构,都呈现着一个总体的特点:中性结构。没有任何鲜明性、强烈性、急遽性。悲哀、寂寞、冷落、疲惫、散漫、郁郁不舒、失望、无可奈何的内心情绪也是这样一种中性的情绪。这是一种没有剧烈痛苦也无狂热欢乐的情绪,一种没有强烈追求也无深刻绝望的情绪,一种没有旺盛的精神活力也非精神枯槁、心如死灰的情绪。但是,中性的东西却绝对不是什么也没有。与其说它什么都没有,不如说它什么都有。一切两极性的东西都同时存在这表面呈现为中性的状态里,它是两极搏斗而成的综合体。正像将一瓶黑墨汁倾入白水变成不黑不白的灰色,灰色中有黑也有白。

  我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里感到了一个心高气傲、富有才智、抱有理想充满生命活力的李清照。但她找不到施展自己才能的任何机会,找不到发挥自己生命力量的任何社会空间,找不到证明自身生命价值的任何方式,她执着地在寻找着但却又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怎样找?

  她成了灰色的,但又反抗着这灰色。

  她感到的是寂寞、冷落、孤独、悲哀、疲惫、失望、凄凉、伤感、烦闷、散漫、无抓无挠、无着无落、无情无绪、无可奈何……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的全文翻译】相关文章:

1.声声慢的全文赏析

2.道原经的全文原文及翻译

3.《陈情表》的全文翻译

4.琵琶行的全文翻译

5.声声慢原文及翻译

6.声声慢英文翻译

7.《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8.声声慢全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