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幼儿园团队赛的课评课稿(3)

时间:2021-08-31

篇五:泉城 团队赛课评课稿

  团体赛课评课稿

  温州教师教育院附属学校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评课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做着自己的梦。感谢市教研室

  为我们提供了这次探讨与交流的机会.

  沈大安老师曾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让学生得到发展是教育的硬道理。衡量一节课好不好的标准不是别的,只能是学生的发展。”

  许老师深谙此理,抓住语文教学核心,那就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纵观许老师这节课,环节简单,指导得法,在轻松和谐的学习

  氛围中,规范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接下来,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这堂课的看法。

  一、读书讲究方法

  整堂课下来,许老师安排学生三读课文。读的指向性明确,有

  层次,目的性强。

  一读,让学生浏览全文,提取信息。现代社会,孩子对信息的提

  取是必备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读,孩子捕捉到了泉的多与美,初步感知了全文。二读,把课文读正确,在这一环节,许老师出示了第一自然段的四字词语,通过读正确,读出画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词语教学;三读,浏览全文,知道谋篇布局。

  从细处说,第一自然段的`读,就很值得一提。许老师先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接着让学生从感受排比的修辞入手,通过对有节奏感,有韵律美的语言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它的赞叹, 再通过对这组排比句的反复品读,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泉水的美有了感受,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紧接着,老师让学生再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将自己能听到、看到的说出来。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学生的朗读就更入情入境了。

  二、语言习得

  达尔文曾说过,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识就是方法指导。许老师很清楚地知道教一篇课文,要先了解编者的意图,她知道课后题流露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就从课后词语积累这一题作为抓手,建构话题,巧妙地在词语的基础上层层推进言语教学,从而习得语言和写作方法。许老师通过生动地在词语中间加“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如”和对标点符号的观察,让学生认识排比句,并指导怎样才能读好排比句;通过删除想象部分的分句,让学生认识到用比喻的修辞表达起来生动、形象、具体;通过配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出文本,想象济南泉的多、美;通过填空形式的背诵、默写,积累了语言。就这样,许老师讲究过程浸透,过程饱满,丰富了语言、发展了语言。在想想说话中,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语言,(一泓泉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一泓泉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泓泉就是一道绚丽的虹??),多么精彩,几乎每个孩子表达出来的是一句句美妙的诗句,可见,他们已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既是对作者语言风格的延续,也是超越

  文本的表达。这些都显示了许老师在教学语言习得中有自己的思路,才有这么劲道的课堂生成。

  再有,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感受济南泉的美是课堂的重点,许老师没有采用任何图片来辅助教学,因为她知道没有任何图片能像文字那样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力。只有利用好文章的语言,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的温度,感受到文字的无限张力,从而才能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语文教学的视角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教师的舞台走向学生的舞台。许老师这堂课做的就很好,她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排比、比喻修辞的教学巧妙地融合在简单的游戏里。学生很快地发现了排比和想象的妙用。这环节的教学踏雪无痕,无招胜有招。

  课堂上还有很多地方,我们都能发现许老师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比如,学生难于分辨“明珠散落”这个“散”字的读音,许老师不是直接告之,而是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出示“散”因意思不同,读音也不同,学会据义定音。

  不管是“想象画面,把词读活”,还是“熟读成诵,抓关键词背诵”的策略,甚至是收尾处“为什么济南七十二泉,课文就只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这四眼泉水”这一问题的延伸,无不显示了老师的策略意识——以学为主,因学设教,化教为学。在课堂上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掌握

  学习的主动权,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四、关注文本,带领孩子走进美文的意境。

  《泉城》这样的美文堪称经典之作,语言诗情画意。以小学生的积累,他的语言很难超越文本,课堂只要过多的加上理性的分析,美文就越说越不美了。许老师很聪明,就把这一课时目标就定位在感受泉水的多和美, 同时积累语言。课堂上,她不求多求全,只求一课一得。

  在感受美的环节里,老师让学生先读出自己喜欢的画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逐渐走入文本,课堂也渐入佳境。然后,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让自己想象,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今天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回答非常精彩,老师也非常睿智 , 捕捉到了学生的语言点,很快的将语言凝聚,将智慧凝聚,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我们都知道文本的文字世界是由作者完成的“第一文本”,但对于文本意义世界的建构而言,这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一半工作需要读者来完成,这就是创造“第二文本。当学生和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悟到了“济南72泉,泉泉精彩,走进济南,就走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这时候,学生不仅感受了画面的美,文字的美,更是将泉水深深地烙自己的脑海,他甚至还能悟出济南因泉水而美,因泉水而精彩。在这一环节,学生,老师、文本三者的情感发生了共鸣,课堂达到了高潮。

  总的来说,许老师的这节课指向性非常强,了解文本的奥秘所在。我们不难发现,许老师的课堂已经从关注课文本身提升到对语文能力的关注,这是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这节课值得我们思索的是:实践证明,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比我们告诉他们一个真理还重要,还要有价值。课堂上怎样把质疑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将会带着这个困惑走向下一条探索的道路。

【有关于幼儿园团队赛的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1.排球课的评课稿

2.幼儿园科学课评课稿

3.统计练习课的评课稿

4.英语课的评课稿

5.语文微课评课稿

6.写字教学课评课稿

7.《统计》复习课评课稿

8.历史课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