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幼儿园团队赛的课评课稿(2)

时间:2021-08-31

篇三:幼儿园评课稿

  美术课《欢欢喜喜过大年》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综合性很强的一堂课。

  一、 选材与时令紧密结合

  眼下正值年关,选择《欢欢喜喜过大年》这一题材符合实际需求,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意义。在音乐的选择上,紧扣主题,感觉恰到好处。

  二、 教学态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

  王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说明王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下足了功夫。

  三、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技法传授的倾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新颖实用

  王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的美术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是对平时美术教研和课堂教学的检验。让幼儿的美术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创作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给予了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习方式与区域教学有机结合,使幼儿学习具有自主性

  1、本次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幼儿自主选择创作形式。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幼儿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

  2、让学习具有挑战性,最后的环节让幼儿在玩开枪的游戏中体验“油彩分离”这一技法的神奇,再次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使幼儿学习后能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幼儿能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尊满足。

  3、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幼儿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教师肯定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达到幼儿心理满足。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幼儿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个思考:

  1、本节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由于年龄小,幼儿爱动、好奇,课堂容易乱,在教学中你是怎样组织孩子呢?

  2、本节是一节以展示为主的美术形式综合课,在课堂中是否可以再加入其他形式呢?

  以上这些是我对《欢欢喜喜过大年》一课的不成熟看法,也许有些肤浅,也许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篇四:20xx赛课评课稿

  洋川小学20xx年春季学期语文技能赛课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组 黄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早上和大家一起听了有韩成雨、曹雪两位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和《玲玲的画》两节课。两位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两届精彩的语文科,下面就两节课听了后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

  韩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这篇课文是继两篇精读课文后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整个园子整篇课文,韩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在预设教案时十分注重教材价值的取向。突出了“简单教,扎实”的理念。从课外到课内,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实现了语文听、说、读、写结合的大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注重情境的设置

  本节课上无论是背景的设置,背景音乐的选择都紧紧根据教材的特点,努力使情景再现,从而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的学习。

  二、 注重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大目标,在这节课中,韩老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描述对园子的印象,学生说出“生机勃勃、美丽”等词语;以及在后文情感升华时,园子给作者留下的温馨、快乐、幸福、眷恋等环节,这些词汇的积累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不仅能学、能思、更能很好的运用。

  三、 注重能力的培养

  体现在这些方面,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前,老师要求学生从分预习,课上,使这个隐形的作业得到检查,作为高段的学生,就应很好地利用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充分预习,收集资料,复旦大学一位教授说过“语文的功夫在课外”。因此,只有充分预习,教学效果才有提高,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另外,在读的方式上,采用自读、默读勾画,品读体会,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不用讲解,学生在自读探究中理解了课文,这种方法既符合略读课文的教法,有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 善于挖掘文本内涵,适当拓展和延伸,解决价值取向的问题。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略读课文更应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及习作的桥梁,在本节课中,韩老师从体会情感到了解背景,再到拓展阅读的引导,小练笔。整个过程使学生分享着萧红作品 “乐”与 “悲”,情感发生急剧变化,在这种情感交织的体验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名著的熏陶,激发了学生对作者萧红作品的阅读欲望,从而实现了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标的价值取向,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往往我们语文老师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很犯难、家长也头疼的问题。这节课上,韩老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正是我们寻找的答案。

  最后,通过续写课文片段,再次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园子的快乐和祖父对萧红的爱,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让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追求幸福而不懈努力。

  这是一节设计较完美的课,若非要说点瑕疵的话,无非就是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方法不够恰当。

  曹雪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语文《玲玲的画》,这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其单元的目标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曹老师正是根据教材特点,紧扣单元目标设计这节课,课后给我的感觉是整堂课流程清晰,语言活泼亲切,简洁,干净利落。过渡自然巧妙,我很喜欢这节课,特别值得说的是:

  一、 注重读法指导

  1、 识字、学词、指名朗读、拼读、齐读、开火车读,识字教学不再枯燥。

  2、 朗读课文方式多,一共有四读,初读采取自由读,检查字音采取指名读,

  熟悉课文内容采取师生分角色,品读采取个别读和齐读。

  二、 注重学法指导

  在三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和补充说话的方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一学段,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使学生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这样补充说话的方式,学生容易补充,又全面把握了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