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评课稿范文5篇(2)

时间:2021-08-31

  篇四:推理评课稿

  《数学广角—推理》课评

  尹莲花

  在六月二日听了胡秀敏老师讲的《数学广角—推理》这节课,收获颇丰。这节课是在上学期学习了简单的推理之后,进一步加深了一点。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1、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尝试自己去推理,让后由老师总结推理过程是:抓关键信息,先找最容易确定的,再推导出正确答案。

  2、 学习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同桌交流,互传信息,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 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捋清思路。

  4、 教师的语言和具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很好。同学发言积极踊跃,唯恐落后。

  5、 课件做得生动活泼,很有新意,同学也都非常喜欢。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向一些有经验

  的老教师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五:推理评课稿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指出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能力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及关注,但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挥。

  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体验,对知识的认识更形象直观让学生觉得简单,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且掌握的更熟练,记忆的更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课题目标

  (1)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4)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5)培养学生自信的学习习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了解他人的研究状况和收集各种有益资料。 案例研究法:针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专题研究

  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习惯。

  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的过程,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

  经验总结法:通过召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专题研讨

  会,提高低年级动手操作有效性经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推广实施。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3.2——2013.3)

  主要工作是: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动手操作相关理论。

  实施阶段:(2013.4——2014.7)

  主要工作是:

  1、实验: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实验班级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实验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2014.8——2015.1)

  主要工作是: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等,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 动手操作,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七巧板》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玩拼板游戏,亲自动手去拼一拼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拼出美丽的图案,通过这些图案又能巩固我们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全班进行评比看看谁拼的好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 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这课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人摆,其他三个人猜,这一过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个人摆,其他三个人就会去猜想,根据条件去合理的推测。

  3、学具的操作至关重要

  学具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学具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去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数的组成时,如42的组成,时直接讲学生很难理解,但如果让他们拿小棒,通过数一数、分一分,亲自动手操作小棒,把42根小棒10个捆成一捆的捆出来,再从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42这个数的组成就容易的多了。

  4、操作中的策略至关重要

  这里涉及到在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例如:我们在教学《比大小》时会发给学生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但有不少学生被这些图形的色彩形状吸引不能在操作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不知道让他们做什么。所以,在实践活动请教师必须明确拿这些学具“要做什么”“怎样做”。

  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有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例如:徐老师在讲《简单推理》的提高应用中的游戏时他必须要清楚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每个小组“怎样做”学生拿到装学具的袋子时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还可以像徐老师那样先演示,再让学生照样去做,这时学生会更清楚,理解其中之意。

  5、实践操作的环境至关重要

  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知识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我们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我们就拿真正的气球让学生上来想办法把它们分一分,一个很真实的实践环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潜能。之后再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气球图片分一分,摆一摆,结果记录下来,又进一步巩固了分法,且满足了每位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数学往往都发生在我们身

【推理评课稿范文5篇】相关文章:

1.《简单推理》的评课稿

2.《推理》评课稿

3.《推理》课程评课稿

4.有趣的推理评课稿

5.数学广角推理的评课稿

6.关于有趣的推理评课稿

7.《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

8.二年级数学《简单的推理》优秀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