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评课稿(2)

时间:2021-08-31

二 、学习课文内容方面:突出重点,渗透学法,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袁老师的具体指导体现了如下特点:

  1、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所以对于关键词句教给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袁老师先让学生感受戴嵩的“著名”:这段话中,哪句能看出戴嵩的著名来?并让学生找句子,有感情的读。之后,袁老师便抓住训练契机:“一??就??”,让学生感悟到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说话,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课中尽管有好几处语段赏析,但袁老师不忘连缀起来阅读,使故事情节不割裂:一是戴嵩作好画,人们纷纷夸赞;二是牧童指错误,戴嵩虚心请教并接受。在指导读:“太像了,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时,袁老师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此处要写两遍“太像了”“画活了”?因为反复说相同的话更能突出戴嵩的画好。孩子们在理解后读得更棒了,精彩的读书声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快乐地读,多么喜欢去读,仿佛他们就是围观人群中的一员,在尽情夸赞,夸赞大画家的精湛画技,深刻体会到了围观群众的赞赏之情。袁老师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学生自然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2、重视“读”的训练。

  袁老师的课堂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

  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袁老师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让学生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本课的朗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读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这样学生不觉得读书乏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这种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正是低年级阶段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有力措施。

  3、在充分朗读的同时,袁老师还不忘在学生语言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上下功夫。

  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带着真切感受去读书,情感自然会飞扬。对话教学是语文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形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袁老师一直在实践和引领这种对话,并把通过对话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例如:"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用!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画错啦,画错啦!"??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这几句话是戴嵩画画后,不同的人的表现,袁老师反复和学生读,通过学生对不同人物话语的`反复朗读来体会情感.感受画家的谦虚和  篇三:画家和牧童评课

  郭老师执教的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的《画家和牧童》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1、重视“读”的训练。

  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在充分朗读的同时,老师还不忘在学生语言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上下功夫。

  在学习课文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的意思以及“‘斗牛图’错在哪儿”的语句的理解;又通过抢读,自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全班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和情感;还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画家产生对话。如,“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牧童指错后,你又会怎么想?”“你想对牧童说什么?”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在为实现目标的同时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渗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还特意安排 “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夸赞”、“称赞”、“赞扬”一组同义词;在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时候,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运用“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还通过“词语加油站” 在用文中“绝妙之作”、“神来之笔”夸奖戴嵩作品的同时,拓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两个词语,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学生体会到人物品质后,进行说话训练——“你想对戴嵩说什么?”,表达感受,既提升了他们的情感认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评课稿】相关文章:

1.《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2.《画家和牧童》二年级语文下册评课稿

3.画家和牧童优秀评课稿

4.《画家和牧童》评课稿800字

5.《画家和牧童》评课稿范文

6.《苏红的画》评课稿

7.《手指印画》的评课稿

8.《画杨桃》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