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时间:2021-08-31

  篇一:《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听了于青圆和廉晓两位老师在龙山小学执教的《画家和牧童》,让我们获益匪浅。《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二年级第六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听了两位老师的执教给我们以下几点启发:

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从两位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来说,比较合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年段特点,较充分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能力训练。

  在整节课中,两位老师采用了自由读文、同桌读、指读、默读、师生共读等方法。因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而且从课堂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的语感非常好。尤其是廉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戴嵩画画一段,感悟了解戴嵩画技高超时,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明白戴嵩画画既快又好,从而发自内心地读好商人、教书先生称赞的话。

二、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低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所以对于关键词句,教给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例如: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力求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的前提下,再让学生用上“一??就??”说话,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注重语言积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夸赞”、“称赞”、“赞扬”一组同义词;在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画家产生对话。如,“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老师先让学生根据字义理解,又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国画,用图中的不同画法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我认为这种方法很适合低年级儿童。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在为实现目标的同时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渗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还特意安排 “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两位老师激情优美的语言,雍容大方的态度,及时点拨的教学艺术,形象巧妙的课件设计以及工整美观的板书,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中还存在着某些教学设计上美中不足的地方共有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认为于老师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课下搞一些实践活动。如:

  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2.华罗庚的故事。(《自学成材的华罗庚》)

  小时候的华罗庚,有一次,读了一本数学书后,问他的老师:“这本书中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我能批评书中的错误吗?”老师说:“当然可以,就是圣人也有错误。”

  第二、我们认为廉老师最后的写字教学环节可以与文本教学联系在一起会更好。如:在这位商人称赞戴嵩作品的时候可以相机引出“商”,引导学生理解并加以练写。

  第三、于老师的板书设计完善一些会更好,在于老师的板书设计中只是把两个人物特点简单罗列,而没有系统体现出两个人物所共有的可贵品质。

  总的来说,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两位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学习新课标提供了一个形象具体的实例,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篇二:《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2112年8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沂南县小学语文教师暑假培训,并观看了济南市纬三路小学袁齐泽老师讲授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画家与牧童》一课的视频,感触极深。《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课文重在体会牧童的勇敢和画家的谦逊。同时文章中的对话比较多,是指导对话朗读的好机会。本堂课,袁老师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体现新课程课堂的景象。

  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如有不当,乃至错误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袁齐泽老师执教的这节二年级阅读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生字教学:法有趣,扎实学。

  袁老师并没有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忽视了识字教学在低年段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给低年级的学生先打好字词基石能促进学生一生的语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与内容在第一学段中也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袁老师紧紧把握这几点,在字词教学中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实实在在地和学生共度了识字之旅,特点有三处:

  1、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读课文,袁老师先让学生接力读文,有错字时当场指正,正音及时。接着,袁老师出示带拼音生字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让学生进行生字书写训练,扎实有效,学生兴致高,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2、发现字词特点,了解学生认字规律,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1)识字形式多样化:

  识字时,袁老师用自由读,师生合作读,开火车读等不同的方式来巩固识字效果,.读字正音、看卡片读、猜字游戏 、走楼梯读词语等练读方法多样,生动有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

  2)字词理解贯彻始终:

  通过识字、写字、词语认读、借助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做动作:拱手;对比:太像了,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著名、根据词性理解词语:购买等等方法抓字词,促理解,训练到位。

  理解词语时,袁教师并没有单一地让学生翻开字典或者词典照本宣读,生硬地理解词语意思,而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具体语言情境,

  将词语放在句子,联系上下文,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自然而然地嵌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了。袁老师在课上教会学生理解字词的两种方法:如:购买:词内两字的意思相同,解释一个字就是这个词的词义,之后袁老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用这种做理解词语的办法又解决了 “夸赞、称赞、夸奖、驱赶”的词义理解。再如:理解“拱手”,袁老师和大家做动作进行了理解词义。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发现理解词语的各种好办法,很实用。

  3、写字训练本本分分,扎扎实实。

  “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领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已进入到二年级下学期了,袁老师的写字指导侧重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让学生自己的发现,尽可能代替老师的讲解。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袁老师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看有什么发现?并出示黑色背景的阴刻字帖,让学生更清晰看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生字的共同点:左窄右宽;接着袁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让学生练写。学生练写时,袁老师提示学生应有的正确姿势,细心到位。教师如果长期创设一个这样的练字氛围,还怕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