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私人书信回归我们未来的生活散文(3)

时间:2021-08-31

  不过现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学写书信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生活实际中应用的很少,因此许多教师也就淡化了学写书信的教学意识。学生也对写信不怎么感兴趣,这种“书信淡化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究其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短信、邮件、网上视频、电话、聊天等逐步地取代了往日的书信传递。虽然这些信息传递途径比较便捷,迅速。可是我发现在与年轻人的聊天交流中,见到的大都是、嗯、哈、知道、no byby赞等,这样下去他们将要成为“哼、哈”了,我们祖国传统的书信文化,文明礼意就会丢失,真叫人担忧?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中可以看出以往人们对书信的渴望。书信几千年来一直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主要方式,并已经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

  观其种类,一般人写的信叫平信,官府写的信叫“公函”,恋人写的信叫“情书”,临终写的信叫“遗书”等等,一封好的书信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甚至能成为优秀的文史资料。

  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是一篇较早的书信体文章,文中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死观,这封书信它成了古典文学中一篇较优秀的美文。

  不言而喻,书信是自古以来,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文字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形式。受到了社会普遍的重视并广泛流传。实践证明它不仅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还具有文学艺术的史料价值,由此我们呼唤书信应该回归未来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