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保护(7)

时间:2021-08-31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包括除学校正规教育外的所有形式的教育。就是利用各种条件,特别发挥媒体的作用,互相影响搞好社会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民教育的局面。

  新疆各界各群众,从知识教育、价值教育、行为教育,到保护方式、利用方式教育,进行综合训练。在各个党政机关,特别是文体局、文联相关部门,利用节庆契机,进行节庆宣传及保护工作,分析节庆保护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各行各业关注民族节庆文化保护与利用的良好氛围。

  在加强社会教育中,建立一些官办、民办或官民合办的传统文化学校,像“民族传统舞蹈学校”、“木卡姆传唱学校”,具体进行某类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吐鲁番地区鄯善县的鲁克沁镇,曾投资50万元建一所农民文化学校,把“木卡姆”的演出、培训规范起来。50多岁的民间艺人吐尔逊·司马义是一位“木卡姆”乐师和歌手,自幼学习弹拨尔、热瓦甫、都塔尔等乐器,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木卡姆”的演唱和演奏。他从1998年开始就经常到小学选拔苗子,现已带十多个徒弟,经常参加县和地区的演出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并多次获奖。这样的文化学校把教育和表演与培养传承人结合起来,是一条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但不能忽视立足传统、立足民族、立足本土。我们要更好地关爱我们的民族节庆、民间文化,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文化。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体系中,加大对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