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工作会议讲话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为动力,围绕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全力推动街域经济加快发展,努力改善民计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开创街域经济、街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街域经济取得了新成效

1、主要成效

  上半年,街域经济工作以“加大招商引资、加强税源建设、服务企业发展”为主线,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项目带动、打造环境”为目标,全力推动街域经济加快发展。经过各街道、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街域经济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1-6月份,街道系统共引进企业126家、引进项目5个,引资到位额6.9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街道系统引资指标的127%,招商引资实现新增税收1717.6万元;通过加强税源建设,实现区留税收2.18亿元,壮大了区域经济实力,增加了财政收入。

  街域经济工作在全市实现了“两个率先”。即:率先制定了以街道为单元的街域经济发展规划,12个街道围绕全区发展规划,突出自身特色,研究制定了符合街域实际情况的特色发展规划;率先构建了全方位服务街域企业的长效机制和立体式组织网络和统计渠道,促进了街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2、主要做法

一是抓规划,形成12个特色经济发展板块。12个街道结合我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各自的街域资源状况、地域特点、企业业态等情况,本着“以街为主、突出特色、产业支撑”的规划理念,进一步强化了规划的引导作用,确定了以规划定产业、以产业定项目、以项目支撑街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实施方案,量化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如:春华街和大王庄街商务楼宇比较集中,共有楼宇22座,两个街道把发展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上杭路街把津滨大道物流商贸区、大直沽街把直沽文化旅游区、二号桥街把都市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规划的方向和重点;向阳楼街和富民路街将新建项目的辐射带动作为街域规划的重点;常州道街依托科技园区,发展现代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进行规划;街域资源相对匮乏的东新街和鲁山道街,以打通与周边区域的节点为突破,与相邻街道共同联手开发区域资源作为打造复合型街区的努力方向;尤其是东新街“一带六区”重点突出商务休闲、餐饮娱乐和社区服务业的街域规划很有特色。各街道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与全区发展规划同步、突出街域经济特色的12个经济板块。

二是抓机制,形成街道部门上下联动的推动合力。第一,建立了“区级领导包保街道跟踪服务机制”。区政府6位副区长明确责任分工、工作任务和服务目标,推动各街道落实招商引资、涵养税源、服务企业、抓好重点项目的各项任务。采取走访企业、现场办公、督办领办等方式,为街道、为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第二,各街道成立了“街域经济推动组和工作队”。由街道牵头,工商、国税、地税、综合执法、卫生防疫、技术监督、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开展日常的服务促进工作,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

三是抓资源,形成招商引资有载体项目落地有空间。第一,抓资源做到“三清”。即:街域资源清、引进企业清、税收情况清。各街道加强了街域经济基础资料的整理、细化、归档工作,建立起辖区资源、企业纳税情况和重点项目等台帐,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根据相关数据定期做好研究和分析,为服务企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第二,街道宣传推介力度。各街道将街域内的闲置地块、厂房、学校、楼宇等资源通过整合包装,选择有影响力、有代表性、有发展潜力重点资源对外推介,同时上报经联局,以“津洽会、招商周、走出去”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目前,各街道整合了闲置厂房6座、近4万平米,闲置楼宇13座、10.8万平米,闲置地快8块、占地8.4万平米,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矗

四是抓服务,形成宽松和-谐的街域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理念为“四明确”,即:服务职责明确,从区领导到各级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服务目标明确,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税源建设;服务方式明确,以突出人性化、公开化、全方位服务方式为主导;服务内容明确,覆盖企业创立、扩大规模、提升水平、持续发展的全过程。今年以来,街道共服务企业600多家,对每个企业做到有专人负责和定点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服务举措为“两个强化”,即:强化政府督办、街道牵头、部门协作的服务网络。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区长挂帅,11个政府职能部门和12个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东区街域经济工作组”,各街道也相继建立了由街道办事处牵头,驻街工商、税务、综合执法等行政执法部门参与的“街域经济推动组”、“街域经济办公室”;强化“四位一体”的服务。建立完善了街企联谊会、行业联谊会、工商联分会和街域经济推动组“四位一体”的服务机制,使其成为加强与企业沟通对话的桥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五是抓税收,形成以税源建设为核心的工作机制。为完成3—5年街域经济实现税收占全区比重达到或突破60%的目标,真正使街域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强化了以税源建设为主线,采劝堵漏洞、保存量、抓增量”三大举措。在年初制定工作目标时,提出所有税源单位(包括100万元以上企业)全部按街域分解,并以税收增幅20%作为考核指标下达,全年实现区留税收4.45亿元,占全区税收13.4亿元的33.2%。为减少街域企业外迁、税收流失,我们制定了税源建设的“监控机制”,即:各街道办事处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定期走访服务街域企业,一旦发现企业有外迁苗头,及时向区政府报告,由区政府做好协调工作,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办理企业迁出的相关手续,做好企业的动员挽留工作,企业是否外迁须由区长办公会研究并做出相应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