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防汛工作实施方案(2)

时间:2021-08-31

四、加强防汛能力建设

  (一)提高指挥决策能力

  各级防汛指挥部认真梳理本部门、本流域、本区的防汛体制机制,落实防汛责任,强化指挥决策的防汛会商、应急指挥和应急响应措施。充分利用防汛指挥平台、通讯系统、互联网、图像监视等现代化系统,加强汛情监控,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提高智能化防汛管理水平。

  市防汛指挥部加强向国家防总、海河防总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与天津、河北防汛指挥部的应急联动对接,通报重大天气预报和重要汛情,实现京津冀联合防汛抗洪。市防汛办加强与市应急办的沟通,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联动,第一时间掌握、通报各类汛情险情。当发布红色预警或启动I级应急响应时,全市各部门按照市应急委的统一部署,全力做好各项抢险救灾工作。

  各级防汛指挥部加强与气象、国土、水文部门的汛情会商,掌握汛情发展趋势;及时开启异地指挥系统,实现应急指挥的高效联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各类汛情险情灾情;及时发布洪水调度、防洪抢险命令,采取分洪、泄洪、抢险等措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小。

  (二)提高预报预警能力

  气象、国土、水文等部门严格实施新预警信号标准,加强与中央、部队、机场、天津、河北的汛情会商,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气象预报成果,与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合作,提高预报精度,及时、广泛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预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覆盖面。

  市防汛指挥部规范预警发布流程,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强化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各区防汛指挥部全面推行自主预警、自主响应,完善自主预警和响应措施,并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提供预警信息和汛情信息。

  各部门、各行业制定预警响应机制,细化预警响应措施,提高预警响应效率。

  (三)提高社会动员能力

  各级防汛指挥部围绕“关爱生命、远离洪水、人人参与、安全度汛”的防汛宣传主题,采取投放公益广告、召开新闻通报会、广场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防汛安全知识,加强防汛安全培训,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做到“六进四到位”(即:进单位、进学校、进景区、进村庄、进社区、进家庭,到广场、到街道、到户、到人),全面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提高社会动员成效。

  各级防汛指挥部与广播电视机构、通讯运营商、保险公司、户外宣传媒体、移动电视媒体等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宣传车、农村“大喇叭”、鸣锣或组织人员入户通知等方式,实施定向区域预警,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到本辖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每个人。

  各区防汛指挥部要将防汛工作纳入到社会化管理范畴,鼓励、提倡并组织辖区内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市场、建筑工地等社会单位主动参与防汛工作。将朝阳区雨水口“门前包干”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倡导、动员社会单位实行“雨水口门前双包”措施(包雨水篦子以上部位的日常保护和雨中清理),并为社会单位配备必要工具,加强相关指导和培训,重点解决因雨中雨水篦子被树叶、垃圾覆盖,造成排水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

  各级防汛指挥部结合各自重点,汛前和汛中组织开展应对洪涝灾害的各项演练,重点组织军地联合抢险、城市应急排水、洪水调度、洪水和泥石流人员避险、在建工地、地铁、危旧房屋等重点和薄弱部位防汛演练。各区汛前要组织每个社区、村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防汛应急演练。

  (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专项分指、行业分指的行业管理、专业处置作用。宣传专项分指组织媒体广泛开展防汛宣传报道工作。道路交通专项分指开展道路隐患治理,做好轨道交通防倒灌工作和雨天公共交通保障,确保雨天道路交通安全。住建专项分指落实房屋、在建工地、地下空间等防汛责任,组织协调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安全度汛工作。城市地下管线专项分指做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地质灾害专项分指严密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指导各区避险工作。旅游专项分指做好游人避险转移和景区安全度汛工作。综合保障专项分指及时统计灾情,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运。交管部门加强雨中上岗巡查,做好道路积水信息远端发布和交通疏导。南水北调办加强建设、运行管理,落实相关应急抢险预案和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度汛。环保、园林绿化、民防、供电、通信等部门以及排水集团等抢险队伍根据自身职责开展工作,及时处置各类险情灾情。

  二是强化属地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属地政府是防汛抢险的第一责任人,各区必须加强责任制落实,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落实抢险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区对辖区内河道、水库、滞洪区、闸坝以及下凹式立交桥、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地质灾害易发区、山区险村险户等防汛部位重点监控,完善相关应急措施;协调专业部门做好排水设施的维修养护、疏通清理工作,防止排水设施的占压、堵塞,保证排水畅通。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采空区、山前平原区严格落实“七包七落实”措施,确保人员及时转移,全力保障人员安全,减少损失。

  (五)提高物资队伍保障能力

  各级防汛指挥部按照防大汛、抗大旱的要求,及时补充、更新物资,增加物资储备,加强物资管理,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调拨有序、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防汛物资尽可能储备到应急队伍和重点部位,以便快速使用。

  各级防汛指挥部采取有效方式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充实抢险队伍人员,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抢险方案,建立应急队伍联动机制,完善军地联合抢险机制,形成高效防汛应急抢险体系。

  北运河流域防汛指挥部和通州区防汛指挥部要加强对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防汛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提高城市副中心防汛应急抢险能力。

  (六)提高基础设施防洪排涝能力

  第一,全面推进中小河道治理、挂账督办积滞水点治理。加快推进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汛前完成主体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实施42处挂账督办积滞水点治理项目,各相关区政府和部门汛前完成改造。研究推进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治理(第二期),切实改善下凹式立交桥积水状况。

  第二,持续推进雨洪利用工程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进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规划蓄滞洪区建设,加紧建设120处以上雨洪利用工程,加快雨水篦子设施改造,提高雨水收集系统承受树叶垃圾影响能力,提高排水效果。

  第三,大力实施病险建筑物改造。加快推进凉水河张家湾闸、马驹桥闸及北运河甘棠橡胶坝等设施除险加固,消除防汛隐患。

  第四,推进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防洪排涝能力提升。通州区加快实施凉水河、中坝河、凤港减河、萧太后河等三、四阶段79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和辖区13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大力实施雨洪利用工程,完善城市副中心防洪排涝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