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时间:2021-08-31

  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一中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依据学校发展规划20xx年度方案,以“让每个孩子最大化发展”为根本宗旨,以课改基地建设为抓手,扎实工作,大胆创新,不断巩固法库县XX中学集中办学成果。教导处发挥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教学改革,较好的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

保障学生权益,促进均衡优质

  本学期学校根据法库县招生入学相关政策规定,按学区划分免试入学,严格落实招生入学方案,严格执行阳光分班程序,并及时公开招生范围、程序、时间、结果,社会满意度高。

组织培训研修,促进业务提升

  继上学期成功开展各学科知识体系培训活动后,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又开展了语数英理化史地政生九个学科的期初培训活动,上学期各学科培训侧重于基础知识体系,本学期培训活动侧重于考试比例较大的知识板块。一线教师近三百人参加了各科培训,收到良好效果。

  开学后,我校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到沈阳教育学院、到和平、于洪、铁西等市内名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观摩学习。通过学习,40余名骨干教师拓宽了教改视野,形成了新的辐射光圈,为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积蓄了满满的正能量。

优化教学秩序,狠抓常规管理

  开学初,学校教学工作例会对教师的备、讲、批、导、考、纠等工作提出了更新更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实行框架备课,拓展集体备课深度,灵活运用导学案。教师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开学后,教导处在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教导处定期组织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和通报,对确实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进行谈话,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教。

深化基地建设,扩大区域影响

  上学期,我校课改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被评为省课改优秀学校。本学期,我校继续巩固课改成果,把“一一二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做向深入。10月份,沈阳市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课改成果受到全市各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本学期,我校迎接了沈阳市教育局常规视导检查和沈阳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视导组和检查粗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师生座谈、随机电访家长等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考核验收,对我校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

幸福师生,风采尽显

  学校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整合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加强班、校风的建设,增强师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凝聚力,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践行和弘扬“崇德尚美,和谐共进”的一中精神。

幸福课程,稳步推进

  学校把国家课程、“一一二四”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有机整合,不断研究和开发适合我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xx年我校投入40万元,武装生物探究实验室和物理探究实验室各一个,走出了校本课程信息化的坚实一步。

家校合作共建,幸福乘风破浪

  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结合先进经验和我校集中办学的实际提出了家校合作共育的“一三六”模式。家校合作共建让我们品尝到了开放校园,让家长参与其中的胜利果实。20xx年我校有序按年部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增强教育透明度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提高了教育满意度。

  秋季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

  纵观现在的教育现状,真的觉得孩子们学业负担比较繁重。就拿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都还只是初中十三四岁的孩子,却要学习10门课程,其中需要笔试的科目高达7门。当然我并不是在质疑学科安排得太多,毕竟每一门学科的设置都有其必要性,而是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是值得我们老师好好研究探讨的命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本人执教九年级二班数学,在此方面也一直在落实“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教学方式。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往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具体而言,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课堂学习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主动融入学习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因此,如何组织课堂、设计有效活动无疑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要设计有效活动,首先要对有效作个理解,我个人认为,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目的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活动应具有实效性。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帮助,即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想到活动的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活动能够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活动进行后学生收获甚少或一无所获,那么,这样的活动不如不要。如:导入部分的观看动画,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为新知的学习设下疑问。如果动画内容,学生兴趣不大,产生问题的效果不佳,那么这个活动的设置就显得意义不大。再比如:小组合作交流,目的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如果安排一个大家几乎都能掌握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交流,结果肯定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既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又不能产生良好效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必须精心思考,充分结合学生水平、兴趣等多方因素,让学生都能乐于参与,从中受益。

  (2)活动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学生能参与其中。一项活动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数学,人人有数学学。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面尽量扩大,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3)活动的完整性。

  有些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时,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当学生没有得出结论时,教师便将其打断,终止了活动的正常进行,结果变成了教师告诉了学生结果,而不是学生自己发现了结果。对于学生来说,他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远比教师塞给他的要好。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有所收获,不能让他们望而兴叹、无能为力,这样便可确保活动顺利的进行,完整的结束。

3、课后复习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后作业环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我觉得要抓住几个关键点:

  (1)抓住契机,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因教室的一扇门而把学生与世界隔绝开来。”教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学生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使生活成为学生研究的内容,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活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这个大环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自我实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生活的启迪。在完成这样的课后作业时,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确实也有所收获。他们获取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

  (2)展示成果,分享成功,激发动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们可以促使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盖兹如是说。

  基于这一认识,我善于动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做课后作业的动因,坚持鼓励为主,表扬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次完成有关写和画方面的课后作业之余,我都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小组内大声朗读一遍,作品在小组内展示;然后选择优秀之作在全班诵读、展示并张贴于“我们都来露一手——语文课后作业展示”专刊。学生之间互相评点,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