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全文

时间:2021-08-31

审计准则(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三章 审计计划

  第四章 审计实施

  第一节 审计实施方案

  第二节 审计证据

  第三节 审计记录

  第四节 重大违法行为检查

  第五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编审

  第三节 专题报告与综合报告

  第四节 审计结果公布

  第五节 审计整改检查

  第六章 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行为,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条 本准则中使用“应当”、“不得”词汇的条款为约束性条款,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必须遵守的职业要求。

  本准则中使用“可以”词汇的条款为指导性条款,是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

  第四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适用本准则。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五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区分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机关的责任。

  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履行法定职责、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准则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独立实施审计并作出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的责任。

  第六条 审计机关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监督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真实性是指反映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

  合法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情况。

  效益性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七条 审计机关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项目、资金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第八条 审计机关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机关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时,也应当适用本准则。

  第九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依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获取审计证据,作出审计结论。

  审计机关应当委派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审计人员承办审计业务,并建立和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第十条 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公开履行职责的情况及其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未遵守本准则约束性条款的,应当说明原因。

  第二章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第十二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本准则规定的资格条件和职业要求。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符合法定的审计职责和权限;

  (二)有职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

  (三)建立适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四)必需的经费和其他工作条件。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具备下列职业要求: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准则;

  (二)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三)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

  (四)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

  (五)其他职业要求。

  第十五条 审计人员应当恪守严格依法、正直坦诚、客观公正、勤勉尽责、保守秘密的基本审计职业道德。

  严格依法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审计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

  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观公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实事求是地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

  勤勉尽责就是审计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勤勉高效,严谨细致,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保守秘密就是审计人员应当保守其在执行审计业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第十六条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遇有下列可能损害审计独立性情形的,应当向审计机关报告:

  (一)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