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市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时间:2021-08-31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2016全市教育工作汇报范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

  市委:

  20xx年全市教育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20xx年,全市教育系统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大教育均衡力度,加力各项任务举措,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坚持稳中有进,推进各项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综合改革第二阶段重点任务,聚焦教育综合改革突破口,细化改革方案,形成9项22条改革任务。出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意见,调整幼儿助学券政策,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启动幼儿园增量工程、创优工程、民办惠民幼儿园促进工程。结合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研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办学标准和办学模式指导意见,为实施九年一贯制升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全市12个区20所义务教育阶段热点公办中小学实施摇号招生,招生数达1237人,摇号招生实施区、学校及招生数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中考指标生数、招收指标生学校均有所扩大;中考体育改革顺利,中考过渡方案平稳实施;金陵科技学院、晓庄学院“5+2”分段培养转段招生230人;扩大“3+3”、“3+4”职业教育分段培养试点学校数、专业数和招生数,5所国示范中职校13个专业对接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4”中职到本科分段培养试点,35个专业点获准开展“3+3”中职到专科分段培养试点,20xx年新入学的职教学生65.6%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其中6.8%进入公办本科院校就读。推进职业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晓庄学院幼儿学院正式挂牌,城市职业学院与溧水区签订新校区合作建设协议(等省国土厅500亩用地批文),机电学院迁建六合龙袍进展顺利,金陵中专、旅游营养完成机构整合,南京商业学校升级改造、江宁中专与区电大、技工学校优化整合等正梯次展开。积极推进校长、教师“区管校用”,确定秦淮、江宁2区先行试点。赴上海、苏州调研两市校长职级制推行情况,寻求校长专业化建设实现路径。完成《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立法。

  坚持又好又快,推进事业发展。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创建44所省优质园、31所市优质园,30所幼儿园接受省优质园评估验收(全市省优质园比例达到68.7%);新改扩建幼儿园49所,净增学位7000多个,此外,竣工未招生园39所,开工未竣工园40所;在全市40%农村办园点实施标准化建设;秦淮、高淳、化工园3区成功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启动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建成21个省市级特色文化项目;实施内涵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建设工程,强力推进“做中学”、“五小”活动等一批素质教育项目;开展小班化教育“1+2携手共进”行动,区域、城乡小班化教育内涵不断深化、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小班化示范初中校5所,省薄弱初中课程基地3个;秦淮、鼓楼、栖霞、溧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我市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辖市。多样特色发展高中教育,以校本课程建设和普职融通为抓手,推进四类高中建设,新增6个市级课程基地、4个省级课程基地,186名普职融通试点班学生参加对口单招,本科上线68人。双业提优发展职业教育,2所学校成为国示范中职校,5所学校获批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7个(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首位),7个实训基地获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职教毕业生技能鉴定合格率94%,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96%以上。特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南京软件大学筹建有序推进,市政府与中科院软件所合作成立南京软件研究院落户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开放大学正式成立,“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平台基本建成;完成市属高校重点学科(专业)三年建设计划,启动内涵发展“争先进位”三年计划。优质高效发展社会教育,组织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市民网上在线学习、农村妇女“网上行”、送教下乡等活动,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65%,城乡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56%,江宁区成功创成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区。积极推进都市圈教育合作交流,深化与马鞍山、滁州、宿迁、淮安等市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与淮安签订宁海中学与范集中学手拉手签约共建,与淮安签订南京外办分校协议书,与滁州达成名校办分校、师资交流初步意向,与马鞍山校际交流、校长挂职锻炼、学生互访等继续深入。

  坚持育人为要,推进质量提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系列活动和“行为公约”项目推进,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学生成长首要,通过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得到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合格率、优秀率明显提高,省厅对我市8所省体质健康监测点校学生体育素质测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国家教育部对我市秦淮、鼓楼2区26所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抽测复查结果亦感满意,浦口区代表我市参加“第四节江苏省阳光体育节”,荣获一等奖,中华中学、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代表我市参加“20xx全国肯德基校园青春健身大赛”,荣获一等奖,十三中(田径)、三中(游泳、女排)、二十九中(武术)、中华中学(健美操)、九中(男篮)、金陵中学(女篮)、一中(男排)代表江苏组队参赛“全国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为我省荣获团体第三立下汗马功劳;通过推进“陶老师”工作站点建设、启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和培训,以及心育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竞赛等,增强学生抗压能力、耐挫能力、心理素质。建立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高中发展规划课程建设督导评估,完善职业教育质量管控评价体系,提升学校办学的质量、课程建设的质量、学生成长成才的质量。普通高考本二硬达线9940人,上线1.33万人,职业教育对口单招本科上线664人,本科上线率27.4%,均创历史最好成绩;聋人学校高考本科率继续保持100%;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83枚)、奖牌数(332枚)、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实现“八连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15金、9银、3铜,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职组比赛,获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成绩全国领先。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第六届“宁台职业教育论坛”、第七届“南京-新加坡中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如期举办,南京-新加坡“影子式”校长继续进行;拉萨路小学、建邺实验小学与美国简斯维尔学区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开展校际交流,10所中小学参与美国学校“千校携手”,7所学校与澳大利亚、荷兰中小学校长对接参访;通过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中英体育文化夏令营、中国希腊特殊学校中学生征文,与英国、澳大利亚、印尼相关高校、高中举办合作办学项目,组织外教送教、推进外教进课堂等,开阔学生眼界,提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水平;完善在宁高校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政策,促进留学生事业规模发展、留学生层次提高。

  坚持固本强基,推进队伍建设。坚持上有导引、下有约束强化师德建设。开展“为身边的教师点赞”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家长挖掘身边教师爱岗敬业典型,增强师德现实说服力;开展师德群体、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凝聚正能量,弘扬好风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对从事有偿家教、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任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尊重家长及学生的教师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今年,全市共产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9人,溧水特殊教育学校葛华钦校长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坚持培训先行,一体发展。成立“名师工作站”,启动“我要见名师”、“我要上公开课”等网络平台建设,为教师主动发展提供服务;建设24个教师培训基地,推动市、区及校本培训更具针对性、科学化;完善“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建设城乡教师培训网络系统,加大区际、校际间帮扶力度;健全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学时认定办法,促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爱岗敬业、精业勤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好中选优,兼顾地域、层次、学科新晋特级教师30名,“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推荐8名候选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民生保障。健全15年政府扶困帮贫教育救助机制,成立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扶困助学全覆盖,1.2万名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在15所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分担群众育婴压力。认定92所民办惠民园,新增惠民学位23000个;开展无证园综合治理,取缔无证园132所,12000余名分流幼儿得到有效安置,玄武、栖霞、六合(雨花台、溧水)等区推进有力。出台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意见,建设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确定随班就读实验区,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举办“双业一体”成果展,开通“南京市特殊教育博爱网”,促进残障学生自尊自立自强,我市被特邀申报“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细化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客观、公正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共接纳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7.88万人,公办学校入学率98.82%。结合“大干一百天,卫生大扫除,迎接青奥会”及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推进平安校园、生态校园建设。继续推进校安工程、农村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改扩建中小学校舍52万㎡,建设农村中小学塑胶运动场25片。启动主城区中小学食堂提升工程,出新升级主城区73所学校食堂,全部投入使用。试点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共开放学校62所,实际开放率34%,其中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四个主城区开放21所,实际开放率达到60%。面向社会举办“名师公益大讲堂”,直接受益13540人次,通过南京教育信息网及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点击、收看人数达25万人次,微信关注9000人,先后获“南京市社会建设创新二等奖”、“江苏优秀讲坛”称号。南师附中、金陵中学、雨花实小等名校顺利入驻保障房片区,9所配建学校顺利开学。全面推开小学“弹性放学”制度,为学生开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布局,采取集团办学、名校办分校、托管、兼并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满足家长“上好学”的愿望。全市共新增托管学校32所,新开办名校分校20所,名校兼并弱校9所。

  坚持融入青奥,推进“三场计划”。举办“我梦想中的奥运会”创意网络征集活动、青奥示范校“同心结”活动、青奥会歌、火炬传递主题歌、青奥自主创作歌曲征集活动、“第四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展示活动、青奥火炬网络传递和实体火炬手选拔活动,开展“迎接青奥盛会规范社会用字”中学生“啄木鸟”行动、“迎青奥科技小发明”优秀作品展示会、“迎青奥中学生五四辩论赛”等“暖场青奥”。组织学生参演青奥开闭幕式、火炬手传递、青奥村文化舞台表演以及搭建文化小屋(106个)、展出手工绘画摄影作品(75幅)、观看赛事等“满场青奥”。开展后青奥时代教育遗产研究,启动后青奥教育改革发展调研等“转场青奥”。

  除以上工作外,全系统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不断深化,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审计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作用明显,机关党组织建设日臻完善,一批退休后仍坚持为教育发展发挥余热的老教育工作者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