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汝青的一封公开信(2)

时间:2021-08-31

  二、化妆品集合店离死不远

  去年我提出零售寒冬已至,并提出导致零售寒冬的四大原因:经济萧条、渠道分流、产能过剩、价格坍塌。到现在,这些情况并未好转。

  看经济萧条。

  2016年5月9日,权威人士再度发声谈中国经济。当日出版的头版转二版刊登了《开局首季问大势》的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文章。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请注意,谁敢在头版发表文章,宣称是权威人士,纵谈经济大势,作出L型走势的论断?不是权威人士,是最高权威人士!不是随便谈谈,是已由理论和实践充分认定。我们小民若还对经济抱着幻想,只能是自欺欺人了。

  权威人士说,这L型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那要多少年?我看五年十年至少。

  经济大势不好,不等于某个企业不好。但是,毕竟蛋糕总量变小了,大家都受影响。

  看渠道分流。

  AC尼尔森的数据,2015年线下总体零售增2~3%,线上增25%。线上还在继续挤压线下。

  看产能过剩。

  经济不好,有人甘愿退出,有人垂死挣扎,也有人逆流勇进。似乎产能依然过剩,社会库存依然过高。

  看价格坍塌。

  这几年的零售价不像以前那么硬挺了。能硬挺吗?生意不好,能不降点价搞点促销吗?线上打折凶猛,线下就不打折?商场搞活动厉害,能不回应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化妆品性价比是不够的,不打点折,大家都海淘去了,打点折,也算是回应消费者的诉求。

  中国实体零售寒冬远未过去。就像权威人士说的,中国经济L型走势一两年不会过去。L型还好,L型的意思是见底了。问题是,谁保证见底了?

  对于我们来说,化妆品集合店的寒冬远未过去。但化妆品集合店离死不远了吗?

  我认为是的。因为很快就会出现另一个杀手,这个杀手,将来自实体店阵营。三年之内,化妆品单品牌店就会大量兴起,会给饱经沧桑的集合店致命一击。大家可以想象,在化妆品店渠道,十年后的中国,将变成今天韩国这个样子。

  化妆品集合店全国十几万家,品牌数千个,他们之间通过数以千计的代理商连接。这个体系,已经运转十多年,但现在遇到很多问题。怎么改变,集合店才能活下去?谁作主?谁定规则?这个体系缺少核心,缺少组织者,在变化面前,难以作出有效率的改革。

  而单品牌店天生有个核心,品牌商就是核心。品牌商负责定价,定制造商、代理商、加盟商的价,定零售价,负责组织和分配,而且,品牌商必然会研究如何保障加盟店赢利。单品牌店创业前三年一般要亏损,但一旦起来了,复制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无组织无纪律的集合店,迟早会被有组织有纪律的单品牌店抢去饭碗。被电商抢去份额,导致同比下降的集合店,再被一批单品牌店抢去份额的话,我想大部分会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