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江苏省经济形势调研报告(3)

时间:2021-08-31

三、对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经济运行面临的复杂性,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并精准发力,特别是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重视风险防控,着力改善民生,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始终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推进,要克服长期存在的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防止出现为实现稳增长而放松调结构的倾向。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低效和无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要有力、有度、有效地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确保年度目标如期实现。二是不断培育发展新优势。提前布局既利于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扩大总量的新增长点,跟踪和扶持新业态发展,推动我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围绕“一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快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一步完善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群化。高度重视总部经济的发展,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和研发、管理、采购、营销、投资中心等功能性总部,大力培育本省的企业总部,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集聚,提升我省总部经济的竞争力和辐射力。三是继续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抓住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机遇,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苏北振兴和苏中崛起,防止苏南苏北绝对差距进一步拉大。深入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着力完善沿海地区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富有沿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环境资源保护,促进沿海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适时出台关于鼓励产业转移的后续政策,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努力形成“苏南转得出补得上、苏中苏北接得住能生根”的良性格局,避免经济发展脱序断档。

  (二)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夯实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要把握好三季度这一全年关键时点,把稳增长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全力做好稳增长工作。一是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进品质提升和供给创新,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引导企业加大对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力度,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产品、优质服务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二是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入。优化项目服务和保障,加大推进力度,以项目的落实带动有效投入的增长,以项目的质量提升发展的质量。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重大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加强项目的策划和储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多渠道了解国家扶持的重点领域,准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精心组织好一批重大项目并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三是推进外贸回稳向好,推动利用外资量质并举。注重对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和配套,加大对重点地区、行业、市场、企业和项目的跟踪服务与保障,重视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紧扣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着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行“优进优出”,力争下半年进出口实现正增长。瞄准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加强外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加快生产性和生活型服务业利用外资,提升制造业外资质量,注重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促进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持续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努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着力强化精准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切实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坚决清理不合理不必要的涉企收费项目,全面落实各项降税减负政策,积极化解中小企业资金缺、要素紧、成本高、盈利难的现实矛盾。二是鼓励企业提升发展质态。引导企业加快提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利用“互联网+”,主动构建“设计+产品+服务”的销售模式,有效拓展盈利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优化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平台,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逐步引导企业去杠杆,降低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的作用,继续推动股权融资,大力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不同规模、类型、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四是重视对企业的用工服务。加强对重点缺工企业用工需求的监测,引导企业规范用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对较为困难的重点行业以及一些需要扶持且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传统行业,要做好有针对性的防控预案,做到多策齐下、区别对待,努力帮扶其渡过难关。

  (四)努力维护金融稳定,切实加强对风险隐患的防范。一是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密切跟踪监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以及地方xx债务、房地产市场、互保联保等领域的风险变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严格落实对相关地方金融活动的监管责任。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化解大型企业和局部地区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等不法行为,继续开展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大案要案处置等专项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三是要高度关注和防范股市、汇市、楼市的风险交叉感染和跨市场传递。加强对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5类“理财产品”的统一监管,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针对当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合理引导社会预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谨防房价非正常变化引发市场波动,从而进一步将不稳定因素传导至整个经济社会。

  (五)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是着力抓好就业社保工作。妥善处理“去产能”带来的职工安置问题,加强部门协作,指导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安置方案,确保不发生较大规模“下岗潮”和群xx事件。有效落实就业创业的各项服务和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社会保险费率降低和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平稳运行。落实差别化住房消费政策,释放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加大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打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坚决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认真做好保障房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整体提升全省居民的住房水平。三是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的改革。努力在财政、医疗、社保等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新举措。注重提高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建设的使用效率。加紧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方案,做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四是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以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为重点,提高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流向农村。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防范和解决返贫问题,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底线兜得住、成果过得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