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犯罪调查报告(5)

时间:2021-08-31

  法治环境仍需完善

  市场监管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待形成

  “无论如何,企业家还是要遵守法律,敬畏法律。”许兰亭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这既给中国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告诉企业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到来。

  而越在经济转型期间,鉴于企业生存发展需要,企业家涉法的现象越可能有所增加。改革本身就伴随着试错的过程,一些政策、模式、渠道和结构要在摸索中慢慢找对方向,其间发生的监管不完善、政策缺失、执法不到位等损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象难免出现。

  “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大部分民营企业是弱小的,那么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如何给予民营经济平等的保护,我觉得应该进一步完善。”张星水认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市场自发与行政指令共同调节资源配置,国企与民企之间,普通民企与支付“经济租金”的民企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并不相同。

  “中国的法治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立法的不完善,执法的不严谨,令一些只追求经济利益的不良商人有了空子可钻。”赵宪明认为,目前我国针对企业家犯罪案件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并不完善。

  赵宪明表示,从猎律网的法律大数据来看,众多企业家不断在查询如何合法、守法经营,尤其是在具体的业务领域,企业家们更希望能看到明确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而不是模糊的法律解释或执法案例。

  “针对新兴行业、新兴产业、新兴领域,立法机关更需要尽快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创业者们有法可依,防微杜渐,从而将犯罪扼杀在萌芽之中。

  “立法方面还应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透明立法,提升立法的精准度、可操作性、可诉性和可裁性。避免一些企业及其高管以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为由打擦边球。而在执法层面,目前也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法治政府的建设和执法高效之间的辩证关系。”刘俊海亦表示,法律再好,挂在墙上也只能是收藏品。法治政府与勤勉政府并不矛盾,勤勉政府强调的是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法治政府讲的是不滥用权力,完全可以在不滥用权力的情况下,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不能让一个取代另一个。

  在2015年的犯罪案例中,E租宝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高达500多亿元,其实际控制人挥霍投资人的血汗钱,生活奢靡,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人知晓。这正印证了监管落后于新兴行业发展的经济规律,但监管可以落后,却不能永远缺位。

  刘俊海表示,在前端行政执法出现漏洞后,导致后端的刑事司法承受了不能承受的压力。而后端的司法救济效果往往一般,因为钱已经被挥霍了。

  “综合而言,市场监管和刑事司法之间的无缝对接机制没有形成。我认为行政执法中的信息应该和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共享。将来要建立两者之间的对接机制。要在铸造监管合力上做文章,打造一个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的全方面执法局面。”刘俊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