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7)

时间:2021-08-31

  胡钢:确实安全和便捷有时候是一对矛盾体,尤其在我们的金融服务领域。从技术上来说,所谓的APP在安全性方面和我们传统的互联网不完全一样,它还是存在着某种先天性的安全漏洞,所以对于高度敏感信息,金融信息服务类的应用程序应该做好必要的封装和加固的保密工作。另外,这类APP还应该配制相应的、特殊的硬件来进一步加固手机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仅仅依赖这个软件本身的安全性是不可行的。另外,我们国家上个月刚刚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有一章就是专门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涉及到金融这种关键基础信息的设施的安全性被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们期待随着我们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金融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经济之声:在英国银行办理业务,除了国际转账外,其他的业务都是免费的。而在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的调查结果中,却显示,收费业务透明度不够高也是消费者不够满意的地方。只有26%的消费者清楚银行各类收费项目,超过七成表示一般了解甚至是不清楚的。 “小额账户管理费”、“同行异地取款手续费”、“储蓄卡年费”和“跨行异地取款手续费”是较多消费者认为不合理的收费。这些收费究竟合理吗?

  胡钢:银行以各种名义增加了很多费用,它们的重要理由就是所谓的“国际惯例”,其实所谓的国际惯例压根就不存在。中国金融业的收入在整个经济领域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产业实际上都是在为银行业打工,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应有的特征。所以未来我们的银行业应当做更多的工作,包括明确取消各种名目的费用等。另外,我们强烈建议全面建立起拒付制度。我们的消费者如果遇到盗刷的情况,就可以实行拒付;如果对商品或者服务不满,完全有理由在一年之内提出拒付的要求,而举证责任则在于商家。  经济之声:国外很多银行都是采用预约服务的方式,而国内并非如此。这到底是因为金融习惯、生活习惯的不同还是制度上的区别呢?

  陶跃庆:其实这还是与生活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很多人还是习惯直接到银行柜台去取钱或者办理其他金融业务。我们总觉得到银行非常放心,在APP或者网络上处理金融业务时总感觉不踏实,所以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但是与此同时,严厉打击也不可或缺。此外,银行不需要再设更多的网点,因为设更多的网点就意味着成本的大幅提高。我们可以集中网点,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准,让更多人觉得到银行去并没有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