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期待顶层设计

  各部门信息共享、联防协作,完善认定标准,建立网络技术监测体系

  “微领域违法活动隐蔽性强、传播快,并呈现碎片化,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将刑法与行政法对责任认定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公安、网信等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认为,目前网络平台上有一些信用不良的小企业鱼龙混杂,现阶段需要通过法律调整、严格监管等措施,倒逼互联网企业自我约束,依法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用户注册信息的审核,形成线上线下长效管治常态。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发展,打击微领域违法犯罪已成为各地公安和扫黄打非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2015年,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各地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00余万件,查处各类案件7200多起,关闭非法和传播有害信息网站2.8万个。其中,“净网2015”专项行动,网信、工信、公安等部门共处置网络淫秽色情信息1000余万条,收缴淫秽色情出版物50多万件,查处淫秽色情出版物案件1821起。

  据介绍,“净网行动”能取得明显成效,和“扫黄打非”体制机制优势密不可分。全国扫黄打非办可以通过综合协调机制与公安、海关、工商、工信等部门建立密切有效的沟通联络,通过狠抓大案要案、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等措施,对微领域犯罪形成高压态势。近年来,发动群众举报也成为一项有效措施,今年上半年至今,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发放举报奖金15.07万元。

  在采访中,业内人士还建议,有关部门在打击“微领域”犯罪的顶层设计上,尚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由于网络具有区域的无限性,为了避免各地重复建设,应尽早建立国家层面对网络技术的监测体系,通过先进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纯净。此外,尽管全国性的非法出版物数据查询系统已经建立,但由于数据库更新不及时、信息具有滞后性,内容无法覆盖所有领域,权威性也有待加强。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还指出,在实际操作中,网络鉴定工作面广量大,除了标准的完善之外,为了使其工作更有效率、定位更精准,还需对鉴定的体制机构、手段、人员资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相关文章:

1.2016中国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2.2016年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3.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4.网络诈骗调查报告2016

5.武大自主招生诈骗调查报告

6.2016诈骗电话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分析调查报告

7.江西“重金求子”电信诈骗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