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的变革、重组日益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企业变革、重组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困难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企业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对一些留守职工、内退职工、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特别是对困难企业职工思想状况、思想倾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对如何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采取应对策略,以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职工思想现状及思想倾向、主要特征

  (一)职工的思想现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召开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个重大历史性文献。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出现一个全面深化的新局面,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是困难企业职工的共同特点,并由此衍生出五个方面的思想现状。

  1、理想信念弱化。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冲击,部分职工共产主义信仰缺失,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心不足。部分职工利益意识增强而奉献意识弱化,个人主体意识增强而集体意识弱化,权利意识增强而义务意识、责任意识弱化,非常容易采取过激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2、心理落差大、情绪失落。企业曾经的辉煌与现在企业的举步维艰形成巨大反差,下岗职工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无一技之长就业困难;内退职工的生活补助费偏低,无法维系日常生活;留守职工微薄的收入,难以养家糊口;年龄偏大的退休职工,年老体弱,工资偏低,有的老伴没有收入,加之子女下岗等等,导致他们心理落差巨大。

  3、信心受挫。由于年龄、学历、技能、心理心态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困难企业职工只要能领到一点微薄的收入,也不愿另谋职业,他们创业或再就业面临很大困难,确有一部分下岗职工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4、依赖感强。企业辉煌时,职工在子女入学和就业、住房、就医、水电气暖等方面都享受各种福利,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当现在各种福利取消时,有的职工将这种依赖转为对企业和主管企业的不满。

  5、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受情绪影响,困难企业职工(包括离退休职工)稍有不如意,就会把失落的心情甚至不满的情绪转移到企业和主管企业党组织和干部身上。当职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或纠纷时,一些职工错误地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给政府造成压力,能加速问题的解决。于是,他们不是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和自己所处群体的利益,而是片面地认为法不责众,采取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合法利益的方式,使本来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群体性事件。

  (二)职工的思想倾向

  当前职工总体上的思想倾向是: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盼望国家强大,社会稳定,企业发展,收入增加。主要表现:

  1、对中央、省、市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拥护,但对党内腐败、社会分配不公怨声载道。

  2、对国企改革重组、实施人资分离举措理解、赞成,但对自身生活状况忧心忡忡。

  3、对企业命运和自身生活状况更加关注,但怕企业破产关门的心理非常普遍,盼望企业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职工思想的主要特征

  当前职工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1、职工在价值取向方面积极务实,心态趋于成熟平稳。评价事物、判断是非、权衡利弊、决定取舍,首先考虑自身利益,个别职工的心态是“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没有事情不理你,出了问题要找你,处理不好要骂你”。

  2、职工对企业有亲情感、留恋感,收入再低也不愿重新择业,存在幻想心理。表现在:有的党员转岗到公益性岗位、有的党员置换了身份,至今党组织关系不愿转,究其原因,他们在企业有住房,企业有他们的内欠,存有企业“职工待遇”的心理。

  3、职工认识问题的方式,眼见为实,注重自我感觉和体验,忽视理论学习和理性思维,文化素质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