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2)

时间:2021-08-31

  2017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二

  去年年末,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局、通盘考量,提出了要在2013年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2015年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岩头镇以两提两争主题实践活动为总纲,以全面改善城乡发展环境为抓手,以完善工作机制为保障,将美丽乡村建设作全年性、战略性任务来抓,用大决心、大力度保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同工作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岩头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岩头这样一个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的发展中的山区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现实版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是加快山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岩头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托和放大生态这一后发优势,推进错位式、差异化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是基于对岩头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基于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全面把握,基于对岩头优势劣势的科学洞察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岩头在全面分析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2013年1号文件《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和工作保障,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把新农村建设从一个方向性的概念具化为可操作的工作。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岩头镇紧紧跟随党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理念的题中之义,以国家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市级卫生镇的创建为契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继续保持生态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应尽的责任。

  (四)是提升岩头形象的重要载体。在建设过程中,岩头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把美丽乡村品牌的打造作为当前工作的载体和工作的方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今后岩头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助推器。

  二、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情况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为按期实现工作目标,镇党委、政府按照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为亮点,以幸福社区建设为关键,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力争在2013年创成美丽乡村示范镇。

  (一)狠抓组织领导。成立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岩头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解表(2012-2014)》,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完成时限、责任领导与责任人。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效能积分警示制、专项行动跟踪督查制、美丽乡村建设攻坚周例会制、班子领导承诺履诺制等制度,形成统一领导、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层层督查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目标规划。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在《岩头镇总体规划(2010-2030)》和详细性控制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五尺、表山、鲤溪三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以及镇城区污水管网专项规划,编制出《芙蓉古村保护利用规划》、《苍坡村保护利用规划》、《岩头村丽水街保护利用规划》。

  (三)狠抓投资提升。1-5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任务完成率31.51%,41省道南复线、溪山大街等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招商选资8637万元,任务完成率95.57%;签约楠溪江垄溪度假村、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一期)等5个项目,对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二期)工程等11个项目进行了包装推介,并于4月6日成立永嘉县岩头商会,全力打造吸引凤凰还巢的金橄榄、幸福巢。

  (四)狠抓六个一项目。一条丽水街北段旅游文化商业街已全面铺开立面改造、建筑重建和景观道路提升工程;一批文化展馆已全部开始施工,其中中国农村改革馆和诗词馆已竣工;一条乡间绿道已分三部分进行施工,8月底全面竣工;一个游客接待和文化创意中心即将完成设计方案;一批特色酒店和民宿已全面进场装修,确保8月底前竣工投用;一台文化大戏于五一期间在芙蓉、苍坡、丽水街等古村落宗祠(戏台)上精彩演出。

  (五)狠抓环境治理。以四边三化专项行动为抓手,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约7.7万平方米,年度任务完成率64.17%;通过建设村级垃圾收集点、配备了村级保洁员等方式切实强化村级卫生治理;岩枫路口-苍坡沿线绿化工程顺利竣工,完成迹地造林1388亩,任务完成率144.28%;聘请专业团队对境内楠溪江、五尺支流、张溪支流及村级河道实行长效保洁;完成诸永高速沿线坟墓生态化改造。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难点

  (一)工作意识尚需提高。广大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但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少数镇、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小算盘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大局观不够强,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二)建设资金尚需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们还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保证美丽乡村建设顺利开展。

  (三)建设眼光尚需放远。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但在目前的规划中很少突出各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特色,更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存在千村一面现象。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常常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

  (四)经营力度尚需加大。长久以来岩头已经积累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狮子岩、古村落等经典品牌,但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化效益。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形载体,更是岩头今后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打品牌,我们在如何发展品牌、利用品牌方面力度不太,成效也不明显。

  四、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安吉、桐庐、江宁、青芝坞等地区走在了全省前列。认真分析这些先进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对照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创新发展理念是首要。脱离实际、盲目建设、牺牲农民利益,这绝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自身特色、大力培育精品项目、激发农村内生活力,这才是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的必由之路和最高目标,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三个部分。安吉通过将近一年的酝酿、规划,通盘考虑了自身实力、外部合力与内在潜力各方面因素,形成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规划方案,为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这一建设愿景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创新工作机制是动力。创新联动机制,江宁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六个部门单位帮扶一个重点村的办法,打造出了五朵金花,并要求帮扶部门2/3的招待费用要在该村消费。创新筹资办法,安吉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创新管理思路,建立完善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产业项目是关键。遵循一次规划、分批实施,串珠成链、因地制宜的工作方式,安吉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展示个性化乡土文化,通过改造农家民宅、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树立良朋镇迂迢村和鄣吴镇玉华村的书画文化、章村镇郎村村的畲乡风情、报福镇石岭村的农家休闲游等微品牌,形成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等4条精品观光带,从小到大层层推进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使安吉的美丽乡村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四)创新品牌经营是核心。一个良好的品牌能够带来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自2008年创建伊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频频聚焦安吉,迅速地将安吉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推向了全国;2009年10月,全国首次部局联办、多方联动的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暨2009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品牌效应带来签约外资项目11个、总投资3.56亿美元,签约内资项目23个、总投资101亿元。

  五、想法与建议

  20xx年是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岩头将全力抓好招商选资、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以下日川-芙蓉-丽水街-苍坡美丽乡村精品线为脉络,以芙蓉山庄等旅游项目为支撑,以精品村、文明村、生态村创建为节点,以中国第一田园风光古镇为目标,进一步打响岩头美丽乡村品牌。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现有的融资平台,探索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新模式,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加快规划编制,抓好现有规划实施,制定更深入、更细致的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制度的指导约束作用,形成全域化与精细化相结合、大景区与小盆景相辉映的发展态势,使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更加全面、科学。

  (二)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突破缺少上档次项目的障碍,发挥六个一、芙蓉山庄等等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把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招商选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项目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以项目检验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成效。加大项目包装力度,主动做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统筹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招商,借助岩头商会力量,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氛围,通过招商选资工作,加快楠溪江国际艺术研究中心、楠溪江国际养生保健中心(一期)等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旅游衍生产业,进一步拉开产业链,着力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和养生保健产业两大板块,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加大舆论宣传动员力度,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利用楠溪江山水文化旅游节、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等大型节会活动,积极做好美丽乡村品牌经营文章,强化市场化营销理念,提高策划经营水平,创新合作途径,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全面打响岩头耕读文化、宗族文化、山水文化和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增强岩头区域竞争力。

  (五)进一步扩大建设效果。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丽,更要群众生活幸福,达到形神兼美、内外兼修的效果。要抓环境优基础,通过镇域环境净化、沿线立面改造、店招店牌整治、村外田园风光和青山白化治理五大工程,发挥常态化管理作用,抓好点、线、面全方位美化。要抓统筹惠民生,做好完善社区服务、促进产权制度改革、建设农房集聚点等工作,把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有机统一起来,以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岩头镇将严格规划设计、挖掘本土要素、突出重点项目、经营特色品牌,真抓实干、创新破难,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圆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