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美丽乡村调查报2篇

时间:2021-08-31

  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保护,不要让城市的铁蹄无情踏过,下免小编整理的美丽乡村调查报告,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美丽乡村调查报告一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 “美丽巴马·清洁乡村”活动的进展情况,为下一步工作的扎实推进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活动取得成效。我们一行三人按照县美丽办领导的安排和部署,于10月29、30日两天,下到东山乡,以深入村屯现场、走访、调查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乡清洁乡村活动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山乡位于巴马县东北部,距县城 47 公里。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2517户13200多人。其中,10户以下的队有9个,11户—20户的队有79个,21—50户的队有62个。全乡500人以上的自然屯仅有2个,300-500人以下的自然屯也仅有2个。

  “美丽巴马•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的领导和相关单位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以弄谟村巴优屯为试点,大力推进村屯硬化、美化、绿化项目建设,完成异地安置、环屯道路硬化、观景凉亭、香兰林石梯路、村屯书法标志牌、“和谐共融”文化长廊、《弟子规》训教台、宣传栏等建设,铺设草皮地420平方米、种植绿化树350株(在原来的基础上),总投资39万元。初步形成“村屯清洁、村庄美丽、生态优美”的大石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全乡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取得了初步成效。全乡150个队,结合实际,垃圾清扫在人口居住聚集区执行保洁员负责制,群众分散村屯采取各户自行保洁,队长任保洁监督员,督促村民自行处理垃圾的办法。目前,文钱大屯、弄山大屯、巴优屯、巴根屯已落实保洁员;其余村屯落实了108个监督员;应建立屯规民约150个队,已建立屯规民约150个队;垃圾池建设任务53个,已完成建设20个,11月5日前全部建设完毕;焚烧炉建设任务24个,已完成建设4个,11月20日前全部建设完毕。配备垃圾清运车1部,实现巴根屯-乡府所在地-优雅村路口-水洞、弄刚屯-巴优屯等公路沿线村屯垃圾处理一体化。配备人力三轮车36辆,机动三轮车5辆,基本满足重点村屯的保洁需要。

  二、工作措施

  (一)因地制宜

  针对各村屯的不同情况,围绕“垃圾得到科学处理、村屯保持清洁卫生”的目标,因地制宜建立保洁机制、推进保洁工作。该乡是大石山区乡,群众居住分散,50户以上的自然屯仅有江洲、文钱、巴优、巴根、弄山等,大部分自然屯户数都较少,并且居住十分分散,一个弄场几户人家,垃圾不多,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不便于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对于条件好的村屯,严格按照“环卫进村”的工作要求,配备保洁员,签订卫生保洁员保洁协议书,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人力或电力三轮车,修建垃圾池或焚烧炉,建立村屯垃圾清运工作制度,实现保洁常态化,保持村屯干净整洁、水沟畅通无垃圾、房前屋后东西堆放整齐等。对于条件差的村屯,因道路未硬化,居住分散,户数少,无法按照标准要求来建立保洁机制,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倡导“垃圾不出户”理念,引导群众在垃圾产生时及时放入火灶焚烧,使垃圾处理不出户。对于房前屋后白色垃圾,由住户自行负责清理。重点抓好禽畜养殖管理,实现禽畜圈养不乱放。抓好群众卫生意识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分类处理

  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可焚烧、不可焚烧等类别进行处理。

  一是对可回收垃圾,通过出卖方式处理。对于金属物、玻璃瓶、纸箱等可出卖的东西由农户收集归类后出卖。出卖前要求群众集中收好、摆放整齐,不影响村容。二是对于厨余垃圾,通过堆肥方式处理。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由农户就地处理形成肥料。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也对农户的农田生产带来有利的影响。三是对于可焚烧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各村对垃圾池和焚烧炉建设选点进行科学规划,确保能够落实垃圾处理需要。经群众意愿及乡村两级审定,全乡8个村共规划建设53个垃圾池和24个焚烧炉。根据实际情况,将大部分焚烧炉建设承包给老板施工,所有垃圾池建设由村屯实施。目前,垃圾池和焚烧炉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四是对于电池等有害物品,按照县里的政策进行回收。各村设立固定收集登记点,将有害物品回收价格上墙公示,并通过队长告知各屯群众,力争将有害物品上缴由县里统一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公私结合

  单位、农户管好私人责任区与保洁员管好公共区域相结合,实现保洁全覆盖。

  一是乡府所在地划分责任区,实现网格化管理。在乡政府所在地,共划分了二十三个责任区,落实各个单位的管理区域,明确责任内容和责任人员。在乡保洁员每日一扫的基础上,各责任单位负责责任区保洁任务,在检查中,哪个责任区出现问题,由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二是落实农户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各村屯都将清洁区划分到具体农户,每户一个责任区,落实管理任务,实现农户“三包”责任。以队长为督查员,定期检查,哪户没有履行好“三包”责任的,由队长督促整改。三是明确保洁员责任,实现公共区域卫生实现保洁常态。签订卫生保洁员保洁协议书,制订卫生保洁监督制度,实现定期清扫,保持公共区域卫生。

  (四)内外促进

  内通过群众自治、外通过评比督查促进清洁乡村常态化。

  一是按照“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的模式,在清洁乡村中让群众自我规划、自我筹资、自我修建、自我使用、自我管理。如弄谟村巴优等村屯,通过群众的自觉推进活动开展村组户清洁卫生制度、清洁生产行为规范、屯规民约、日常保洁和监督制度等事项,都由群众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大多数通过后实行,体现了大家的意志,得到更好地实施。巴优等屯还由屯内队长、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检查组对群众议定的事项定期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屯规民约得到切实落实。二是乡村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等活动,并把争创清洁文明组、户作为其他评比表彰和涉农项目投放倾斜的前置条件,使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清洁生产习惯,促进乡风文明。按照《东山乡开展“美丽东山•清洁乡村”督查方案》,加强对清洁乡村活动的督查,通过暗访与明查、定期与不定期等督查方式,对各单位、行政村的各项日常保洁等长效机制是否执行到位、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否到位等工作进行督查,每周督查一次以上,对长效保洁工作开展落后的村屯进行通报。

  (五)齐抓共管

  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市一级,市直联系单位积极主动,关心支持该乡清洁乡村活动。市粮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亲自到该乡了解情况,工作队长驻村屯指导工作,并解决10000元的垃圾池、焚烧炉建设补助。县一级,县四班联系该乡的领导多次到该乡指导,并落实资金10万元作为清洁乡村活动项目建设经费。县直联系单位统战部、水电局、卫生监督所、药监局等单位领导也多次到联系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村联系村建设垃圾池、配备垃圾桶、落实焚烧炉建设补助资金等。乡一级,印发工作方案,组建工作队,形成了主要领导包片联系及抓示范点、包村领导和工作队包村的工作局面。按照自治县《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保洁员长效机制的通知》等精神,该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保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制订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规划指导清洁乡村项目建设、管理保洁员、检查评比保洁工作等。村一级,各村也成立保洁领导小组,加强对长效保洁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该乡是大石山乡,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村屯户数少,难以按照标准要求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如有的自然屯才有5、6户人家,即使每户每年收取100元保洁费,一年才有五六百元,要使保洁员正常开展保洁工作较难。有些自然屯,东一户西一家,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山下,路是石梯路,难以落实保洁员统一保洁。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乡除公路沿线少数村屯外,其他村屯都没有硬化,交通也极为不便,难以开展保洁工作。三是乡级垃圾清运经费紧张。乡府所在地垃圾清运处理,每次需要油费40元,每星期拉9次,每月需要油费1440元,垃圾车司机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每年费用29280元,还有垃圾车辆年检、修理等费用,数额较大。目前县级补助10000元的垃圾车油费,如果能够解决垃圾车司机的待遇问题更好。四是群众参与面需要进一步扩大。

  四、启示和建议

  美丽乡村活动,既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新风工程”和“作风工程”。搞好宣传教育是前提,定好规划是基础,建好硬件设施是关键,抓好示范树典型,立好长效机制是保障。

  一要宣传教育,依靠群众。广大农村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战场,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清洁活动的主力军,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做好服务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自觉打扫自家屋内屋外、门前庭后,自觉清理自家田园道路,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积极性高、工作效果好的村屯。建立整合项目带动机制,把国家现推行的农村“一事一议”、风貌改造、人饮工程等扶贫项目整合起来,通过推广沼气池建设与“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人居卫生环保。

  三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做好长远的规划,把开展清洁工作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保洁设备和设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广硬化道路,保持沟渠通畅,通过植树绿化,建立生态人居环境。

  四要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明确职责,管理到位。有一套长效的机制来维持得来的成果,建立和落实好保洁制度,确保年内具备条件的自然屯70%以上落实保洁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把清洁乡村工作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深入人心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

  (五)齐抓共管

  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市一级,市直联系单位积极主动,关心支持该乡清洁乡村活动。市粮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亲自到该乡了解情况,工作队长驻村屯指导工作,并解决10000元的垃圾池、焚烧炉建设补助。县一级,县四班联系该乡的领导多次到该乡指导,并落实资金10万元作为清洁乡村活动项目建设经费。县直联系单位统战部、水电局、卫生监督所、药监局等单位领导也多次到联系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村联系村建设垃圾池、配备垃圾桶、落实焚烧炉建设补助资金等。乡一级,印发工作方案,组建工作队,形成了主要领导包片联系及抓示范点、包村领导和工作队包村的工作局面。按照自治县《关于进一步落实农村保洁员长效机制的通知》等精神,该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保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制订卫生保洁长效机制、规划指导清洁乡村项目建设、管理保洁员、检查评比保洁工作等。村一级,各村也成立保洁领导小组,加强对长效保洁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该乡是大石山乡,群众居住分散,大部分村屯户数少,难以按照标准要求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如有的自然屯才有5、6户人家,即使每户每年收取100元保洁费,一年才有五六百元,要使保洁员正常开展保洁工作较难。有些自然屯,东一户西一家,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山下,路是石梯路,难以落实保洁员统一保洁。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全乡除公路沿线少数村屯外,其他村屯都没有硬化,交通也极为不便,难以开展保洁工作。三是乡级垃圾清运经费紧张。乡府所在地垃圾清运处理,每次需要油费40元,每星期拉9次,每月需要油费1440元,垃圾车司机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每年费用29280元,还有垃圾车辆年检、修理等费用,数额较大。目前县级补助10000元的垃圾车油费,如果能够解决垃圾车司机的待遇问题更好。四是群众参与面需要进一步扩大。

  四、启示和建议

  美丽乡村活动,既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新风工程”和“作风工程”。搞好宣传教育是前提,定好规划是基础,建好硬件设施是关键,抓好示范树典型,立好长效机制是保障。

  一要宣传教育,依靠群众。广大农村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战场,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清洁活动的主力军,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做好服务工作,发挥主力军作用。自觉打扫自家屋内屋外、门前庭后,自觉清理自家田园道路,自觉形成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各级财政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积极性高、工作效果好的村屯。建立整合项目带动机制,把国家现推行的农村“一事一议”、风貌改造、人饮工程等扶贫项目整合起来,通过推广沼气池建设与“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人居卫生环保。

  三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做好长远的规划,把开展清洁工作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加强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保洁设备和设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广硬化道路,保持沟渠通畅,通过植树绿化,建立生态人居环境。

  四要加强管理,创新机制。明确职责,管理到位。有一套长效的机制来维持得来的成果,建立和落实好保洁制度,确保年内具备条件的自然屯70%以上落实保洁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把清洁乡村工作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之深入人心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