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2.教养方式

  1、贴身侍从型。或者被称为“尿布型”双亲。他们总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婴儿,事必亲躬,总不放心。甘愿做孩子闹钟(即使孩子有闹钟,仍然每天早晨叫醒孩子起床)、怀表(即使孩子有自己的表,仍不时提醒孩子上学、吃饭)、秘书(随时提醒孩子做作业没有)。这种类型的父母基本上未能尊重孩子渐趋成熟的独立人格,过度溺爱子女,养成他们不必为逐渐的行为负责任的坏习惯。

  (二) 暴君型。这一类父母一直相信“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类错误观念,孩子动辄得咎,不问青红皂白即加以过苛的责罚,同样地会让孩子养成不必为自己行为负责人的态度。小孩子的心会产生畏惧心理对人有种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小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很容易不信任别人不自信。

  (三) 无限放任型。这一类父母对子女除生活外,其他都不关心不闻不问,小孩子自由散漫。这样不但让孩子错认为父母丝毫不关心他们,更严重地还会加深父母于子女的代沟。

  (四) 关心尊重型。这类父母既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善尽抚养、指导和教育的父母对子女的天职,由能尊重子女的意见,开诚布公,互相尊重地与对方交换自己的立场,而不简单的强加于小孩;对小孩可能出现的缺陷、错误,也不是斥责了事,而是耐心地引导,说明为什么错,怎么做才对。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小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亲力亲为,身教重于言教。以上四种管教子女的方式中,显然,第四种是最好的,因为它尊重小孩独立的人格,又善尽父母教育之责。前三种方式均不可取。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调查

  父母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3]父母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下面是父母教养方式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为:

  1.过分严格。有些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和严厉,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

  2.过度溺爱。这些父母对幼儿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这容易使幼儿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幼儿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他们,因被忽视而妒忌和仇视他人等更严重的问题。

  3.不断拒绝。有些父母为了让幼儿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这样容易让幼儿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虽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4.忽视。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幼儿,使幼儿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人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年轻父母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气氛融洽、民主、和谐、平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有责任心、民主、勤奋、进取以及自尊自强的心理品格。

  [4]当代社会,尽管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只生育一个孩子,想优生优育,但是仍有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很有一部分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成绩是否令其满意。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评定一个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给孩子严厉地教育,似分数为孩子的命根的思想非常严重。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胆小”、“怕生”归结为自己教育的不妥,。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有要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