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三)概念界定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直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对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父母的遗传(Beijsterveldt等对3、7、10、12岁的双生子进行研究发现,遗传解释了其反社会行为稳定性的65%)、父母的言行、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资料的匮乏、现代传媒(父母收听、收看的节目、网络等)、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等等,是幼儿拥有什么样的性格,是否具备外部问题、是否具备学习能力的主导因素。[2][1]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直到地球毁灭都将是真理。除非人类出现变异或科技高度发达,出生就是圣贤或能输入大脑相关程序,使之变成相应的人。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人格能否完善发展。然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自虐杀人、单亲(或隔代)教育、团体斗殴、伤害事故、青少年犯罪等教育问题。而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和烦恼,更是普遍现象。调查显示,80%左右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惩罚、体罚作为主要教育手段,亲子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中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正受到严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