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按照安政协办[2007]19号文件要求,紫阳县政协会同县环保局、水利局、国土局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全县部分矿点中,就矿产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本县矿产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工业兴县进程,以矿山开发为主的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县有矿产资源57种,目前开发利用的有板石、石煤、锰矿、毒重石、花岗石、石英石、石灰石、石料、页岩共9种,其中以板石、石煤、锰矿为主。全县板石储量约60亿立方米,主要有耐酸板石、黄板石、黑板石和绿板石。蓝黑板石储量最大,市场前景好,是本县板石出口的主要品种。现有板石企业91家,板石矿山47个,年生产板石130万平方米,实现工业产值6500万元,上交税收200万元。《紫阳天然板石标准综合体》已通过国家认证,现正在争取组建板石外贸公司,争取直接出口权,提高板石生产效益。全县石煤分布较广,储量达数千万吨,但大多数为劣质石炭。现有石煤企业16个,年生产石煤(炭)30万吨,产值2000万元,大部分为县内及周边地区群众的生活燃料,少量销往湖北等地。全县已探明的锰矿储量为20余万吨,锰矿生产企业1家。

  强化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促进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紫阳的需要,也是矿山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紫阳县委、县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严把治理关。针对矿区废渣乱堆乱放,废水乱排的问题,逐矿制定治理方案,多数企业采取了封沟打卡、修建沉淀池等方法,治理矿区环境。二是严把准入关。县上对新上矿山提高环保准入条件,把严格按有关规定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前置条件,并在各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中设立了环境和生态保护禁采区,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对环保不达标,没有采取环保措施的项目不予批准。三是严把监管关。对所有县境内的板石企业都实行全程监管,对发现的问题,都能现场及时处理。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破坏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矿山环境保护问题依然还很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