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现状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传统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家庭养老在我国是传统的养老方式。从道德观念和法律上讲,赡养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保障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却出现了新问题,使家庭养老面临挑战:一是子女数量减少。一个家庭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供子女上学。对于收入本来就低的农村来说,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二是农村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有的在城市购买商品房安家落户,有的子女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不愿意回农村生活,这些人离开了父母,虽然经常会给家里寄钱,但数量不是很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生活缺乏照料,缺少精神慰藉。有时候甚至生病了也是周边邻居帮忙送到医院,子女不能在身边照顾。

(二)农村养老供需结构失衡。

  目前,我市农村养老服务覆盖面有限,合适农村的养老服务机构是敬老院和民办养老院,其中敬老院主要针对农村五保老人,尽管部分乡镇出现敬老院空床率高的现象,但由于财力和管理问题,有些特殊困难群体想进进不来;而民营机构养老,一方面数量少、起步晚、标准低,另一方面具有营利性质的民办养老机构往往收费很高,一般收入较低的老人难以承受。目前,全市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不足2000张,只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3.7‰,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养老社会化发展薄弱。

  由于养老服务行业的建设前期投入大、收益慢、风险大的特点,加上缺乏权威性的法规政策及地方配套扶持政策,影响了社会力量参与民办养老的积极性。目前,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只体现在每张床位补贴3000元和入住老人每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其他没有任何优惠政策,而在城市公办的老年公寓和农村敬老院每张床位要达到5-10万元,人员工资和运营成本等大部分靠财政补助,同时享受土地划拨、规划、项目资金优先等优惠政策。可以说,政策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化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