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水土保持情况调研报告(2)

时间:2021-08-31

  二、存在的问题

  (一)河流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1、河流域面积302.3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35.9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4.96%,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44.94平方公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46.27平方公里,强度水土流失面积25.98平方公里,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18.75平方公里。每年土壤侵蚀总量达92.97万吨。

  2、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加剧。我市是全省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河流域总面积302.39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高达179.5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9.39%,其中轻度石漠化面积100.08平方公里,中度石漠化面积37.02平方公里,强度石漠化面积35.99平方公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6.49平方公里。

  3、流域内25度以上坡耕地及荒山(含石漠化)还需治理。还需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207公顷。水库水源点--县乡村全村90%以上属于25度以上坡耕地,由于没有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不能起到保水固土作用。

  (二)河上游水污染问题。

  1、水库污染较严重。一是窑上水库78户村民搬迁问题至今仍未彻底解决,排放的生活污水继续污染着窑上水库,库区内严重超标的大肠杆菌还在影响着城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二是水库左岸没有截污管道,周围村(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水库内,动物尸体、生活垃圾遍及库区,水库左岸的排污沟建设势在必行。龙贵地水库和水库未设水质监测点,有关部门不能对其进行水质监测。

  2、河上游河道污染较严重。县乡马落箐片区有几个小型煤矿、洗煤厂和砖厂,其废物废水排放对河上游造成较大的污染。由于市污水处理厂未正式投入运行,规划建设的污水管网没有贯通,如河窑上支流(响水河)的排污管网(军分区桥头到窑上水库段)目前仍未建成。市委党校、市师专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公司净化水设施产生的污泥以及沿河洗车场排水直接排入河上游,造成较大的污染。加之中心城区城市垃圾、杂物和居民生活污水仍然直排河内,河水质没有根本改变。

  (三)森林管护问题

  1、部门管护资金严重不足。造林后的抚育管护无资金来源,造林成果难以巩固。国家对荒山造林每亩仅补助种苗及造林经费50元,只能勉强解决当年的苗木及种植和补植费,没有后期的管护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要按照煤炭产量提取一定数额专项资金用于营造专业用材林。该项资金过去一直是按规定提取使用的,但省政府(1999)24号文件《关于全省乡镇煤矿统一税费标准的通知》中,根本没有提育林基金之事。地方财政困难拿不出稳定的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达不到普遍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2、冬春防火管护难度较大。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森林面积的增加,森林火灾隐患较为突出,每年火灾造成的损失较严重。目前争取资金十分困难。在河流域没有作过完整的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治规划,市、县两级有关部门难于向上级部门争取立项建设投资。按冬春防火季节每天200名护林员计,每人每天20元,防火时间120天,共需48万元,目前经费奇缺,不能满足护林需要。

  3、巩固造林成果难度大,农民管护意识薄弱,农民对退耕还林的管护跟不上。涉及老百姓长远生计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4、地质灾害导致耕地下沉,造林成果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如大丫口片区(裕民林场)由于矿山大量采矿,采空区导致地质自然下沉,引起地下水下渗,耕地下沉,粮食种植和林木管护都受到严重影响。

  (四)其他问题

  龙贵地水库虽已建成蓄水,但由于没有供水管网,目前不能使用,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片区人口将达到5万以上,会造成工业用水及居民用水不足。尚有个别开发建设项目未执行《环境影响测评报告上报审批制度》,存在未经批准就建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