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1-08-31

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市民阅读客观状况,为行业规划、决策提供参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委托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组织实施“2016年上海市民阅读调查”。这是本市就此专题连续进行的第六次调查。上海也是全国省、市、自治区中唯一连续六年进行此项调查的地区。本次调查从2016年1月开始启动;2月至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4月至5月进行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分类处理工作;6月至7月在242000多个基本数据的基础上完成本次调查的初步分析。

  调查对象为本市的十六个区、县中2308.38万7岁以上的居民。有效样本量为4417个(其中网络问卷样本1974个,占44.69%;纸质问卷样本2442个,占55.31%),样本量占总体比率约为0.191‰。总样本中男性样本占51.03%,女性样本占48.97%;以年龄段进行区分,“7岁至25岁”、“26岁至50岁”、“51岁至60岁”、“60岁以上”样本分别占到总样本的34.82%、51.05%、10.32%、3.80%;细分的十二个职业变量基本涵盖了主要的行业与职业/身份。

  本次调查旨在较为全面地了解上海市居民的阅读状况、阅读行为、阅读需求、阅读兴趣、阅读方式和阅读感受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市居民的阅读规律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出版企业、发行/传播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本年度阅读报告增加“关于数字阅读状况的分析”子课题。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对市民的数字阅读状况,从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角度切入,力图呈现一个更为细致详实的数字阅读状况全貌。该分析主要集中在: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进行数字阅读时的载体;数字阅读的时间;数字阅读的主要对象;使用电子设备之后阅读习惯是否有所变化;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

  一、阅读基本认知调查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民的阅读状况表现出在信息极大丰富、多元和新媒体发展迅速背景下的诸多特点。

  1、对于“读书的主要目的”的答案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2013年至今,入选前五位的选项完全相同;今年首、二选是连续四年的“增加知识”和“满足兴趣爱好”;2013年和2015年位居第三的“提高修养”今年被“工作、研究或学习需要”所取代;前五项中与个人的素质、修养、知识面、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四项选择的比例始终高于百分之十,今年的该四项选项总比例达到58.13%,比去年高出0.41%;“工作、(研究)或学习需要”的排位和比重在逐年上升。

  在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活动的上海,市民阅读动机的正向、稳定、自主、非功利趋向表现得非常明显;尽管生活内容的丰富必然导致生活方式的多元,但是对于提高生活品位与品质,对于加强个人素质与修养冶炼,对于为胜任工作所进行的知识与技能准备,却是不变的追求,此种精神追求直接表现为对阅读的态度和对阅读目的的选择。

  2、首选“数字阅读”的受访者快速增加。首选“传统(纸质)阅读”的比例仍如过去四年那样高出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但是两者差距为11.70个百分点,比去年的差距缩小6.55个百分点,这是该差距连续第二年的缩小;首选“数字阅读”的比去年高出3.44个百分点,这也是连续第二年的提高。

  由于阅读“群体”自身阅读习惯的变化,新一代阅读“群体”的成长,以及阅读“工具”功能的改善对于阅读方式的“首选”的选择肯定会有较大影响;就今年的数据来看,“纸质(传统)阅读”虽然依然表现出占有优势,但是它与“数字阅读”差距的缩小正反映出这种趋势。

  3、“纸质阅读”在阅读效果上仍有优势。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57.98%仍居相当优势,比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高出41.48个百分点;从2013年至今,两者的差距始终维持在百分之四十上下。

  由于数字阅读技术不断改进导致数字阅读更加方便,阅读界面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阅读感受与舒适度更加提升,阅读终端和阅读物价格不断降低,新生代的青少年读者群体渐次出现,不但对于两种阅读方式选择的变化极为合理,而且在未来的几年内此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加大,亦是自然的。

  二、阅读偏好调查

  4、文史类读物最受读者欢迎。对于不同图书种类喜好程度位列前五位的图书类别分别为:“文学”、“历史”、“日常生活”、“心理”、“经济/管理”;“文学”与“历史”的首、次地位极为稳定,除了2013年外“日常生活”都处于第三,去年上升一位至第四的“经济/管理”跌回第五,去年第六的“心理”升至第四且提高了1.50个百分点,去年首次进入前五的“哲学”今年下降至第八;同时,“美术/书法/艺术”、“教育”、“医药卫生”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比例下降的则是“政治”、“军事”、“科普”、“教育”和“少儿”;和前两年一样,除了“医药卫生”和“科普”之外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所有门类都排在最后六位。男性选项排前的是“历史”、“文学”、“军事”、“经济/管理”、“日常生活”、“政治”,女性则为“文学”、“日常生活”、“历史”、“心理”、“美术/书法/艺术”、“教育”,“7至18岁”年龄段为“文学”、“历史”、“少儿”、“心理”、“美术/书法/艺术”、“其他”。

  分别象征着人类的想象力、记忆力、思辨力和想象力的门类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所具有的吸引力是广泛而又强大的,这与我们在关于阅读目的调查中得到的与个人素质、修养、知识面、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四项选择高比例完全吻合;而与阅读者生活、身体、心理密切关联的“日常生活”、“心理”、“经济、管理”、“医药卫生”等门类受到重视是为必然;具备通俗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门类成为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指向所在理所当然;与之相反,学术性和专业性强,趣味性和适用性弱,读者面相对狭窄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专业图书的低选择率也是合理的;这是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在市民阅读中的准确体现。

  5、位于阅读兴趣前六位的期刊类别分别为“新闻时政”、“文学艺术”、“人文史地”、“旅游休闲”、“女性、家庭、情感”和“娱乐/八卦”;其中,前四种的排序和前三年的完全一致,第五位和去年相同,第六位的“娱乐/八卦”和第七位的“医药健康”与去年的位置进行了互换;这六类的比例总和为59.01%,高于2015年的56.35%和2014年的57.58%。男性选项排前的是“新闻时政”、“人文/史地”、“文学艺术”、“旅游休闲”、“经济/管理/理财”、“医药健康”,女性则为“文学艺术”、“旅游休闲”、“女性/家庭/情感”、“新闻时政”、“人文/史地”、“娱乐/八卦”,“7至18岁”年龄段为“卡通漫画”、“文学艺术”、“娱乐/八卦”、“旅游休闲”、“人文/史地”、“新闻时政”。

  对于“刊物”,阅读者除了要求具备通俗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共同特点以外,还会因阅读者的不同对其的时效及时性、知识集合性、形式多样性有着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与对图书的喜好相似,文学/艺术、生活、家庭、娱乐等与生活关联度密切的门类更能够引起女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