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边境村屯人口锐减问题的调查报告(4)

时间:2021-08-31

四、稳定边境地区人口,加快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边境村屯布局,强村固防

  由于人口的持续减少,一些边境村屯继续保留的成本过高,撤屯并村、撤村并镇应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根据改善生存环境,生产发展和守边固防的需要,要做好撤屯并村、撤村并镇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科学合理设置村屯布局,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上的浪费。对因守土固边需要而保留的村屯,要加大扶持力度,开展就地扶贫。对边境村屯要按照“军事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三位一体的方针,在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组织建设、环境整治、安全防范等方面加大投入。要实行军地“两轮驱动”,统筹兼顾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要加强军地合作,优势互补,固边富民。

  (二)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解决边民的后顾之忧

  随着人口的大量外流,边境村屯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不仅成为家庭问题,而且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为此,提请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率先在边境县市实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生活在边境沿线乡镇年满六十周岁的边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加大政府承担养老金份额的比例,减少边民个人承担比例,实现老有所养,切实解决边民的后顾之忧。

  (三)加大对边境乡镇的教育投入,实现教育公平

  由于边境村屯生源逐年减少,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网点的布局,撤并部分学校势在必行。农村学校的撤并直接影响着边民子女的就学,加重了家庭的教育支出,边民子女的辍学率开始反弹,这与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技文化素质是相背的。对于因学校撤并所加重的家庭教育支出,应列入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以减轻边民的家庭负担。要进一步加大对边境乡镇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增设教师的边境津贴。在师资的配置上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备,实现教育公平。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目前边民的农业生产仍停留在一家一户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上,难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边民远离市区,在市场经济中对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没有话语权,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下,边民的生活难以得到提高。提请相关部门对边境沿线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加大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倾斜,促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为边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加速向种植大户集中,开展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早日致富,使边境村屯众多的“光棍汉”早日成家立业,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加大对边境地区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乡镇基层卫生院在医疗保障、疾控防治、妇幼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完善村屯医疗卫生服务网点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充分满足边民病有所医的需求。制定惠民政策,将边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财政负担,真正实现边境村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六)建立野生动物肇事国家赔偿机制,提高补偿比例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提出“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国家是野生动物的拥有者,野生动物保护最终受益的是全社会。按照权利与义务要对称的原则,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法理上不应由当地政府负责。当前,吉林省被列入“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试点”地区,由中央、省负担大部分补偿金,但从我市的地方财力来看,无法配套上级补偿金,难以弥补边民所受的实际损失。由于边境村屯受到野生动物侵害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边民生产生活受到损害,挫伤了边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为此,建议出台野生动物肇事国家赔偿机制,切实保护边民的合法权益。

  (七)调整农村土地管理政策,稳定边境村屯人口

  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政策是:一定三十年,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大稳定,小调整。这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诸多弊端日见明显,影响了边境村屯的生产和稳定。虽然政策中有调整的规定,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往往难于实现。许多村屯在乡务农的边民两代人(嫁入妇女及其子女)难以承包到耕地。提请国家相关部门适时调整农村土地管理政策,对外迁人口和农转非人口所承包的耕地做出具体的规定,实现耕者有其田,让那些在乡务农的村民安心务农,稳定农村人口。

  (八)加大支边力度,在资金、项目、技术上向边境村屯倾斜

  边境村屯的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经济缺资金,少项目,无技术,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导致了边民的大量外流,形成了恶性循环。稳定边境村屯的人口,关键在于发展经济,不断提高边民的生活水平。英安镇的荒山村所处地域适宜苹果梨的栽培,1996年由珲春林业局出资,开发了万亩果园项目,向农民传授管理技术,如今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安定了,不仅人口减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还吸引了外来人员从事苹果梨生产,人口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板石镇孟岭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小江南气候,是发展北方寒富苹果的理想之地,在村民自发组织的生产合作社的带领下,在市、镇政府资金、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苹果生产,单位面积的收益数倍于粮食生产,如今民心思安,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前来参与开发苹果生产,苹果产业越做越大,人口逐年增加。这两个村是边境沿线四十五个村屯中,仅有的两个实际人口增长的村。从这两个村发展看出,仅凭边民自身力量,无法摆脱贫困状况,需要外力的支持与扶助。为了加快边境沿线农村的经济发展,提请国家有关部门在西部政策及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在资金、项目、技术上向边境地区倾斜,加快经济发展,稳定边境人口,强村固防。

  (九)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强而有力的组织保证,边境村屯基层组织建设,关乎边境的稳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边境村屯人口不断外流,缺乏优秀人才的实际,选派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村屯挂职,担任村官,用科学的理念,先进的知识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要保障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大学生在招聘乡镇工作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优先录用,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安心农村工作。加大对现有村屯干部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参照市区居委会干部的待遇标准,提高村干部的津贴补助标准,激发他们农村工作热情,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