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边境村屯人口锐减问题的调查报告(3)

时间:2021-08-31

三、边境村屯人口减少所带来的影响

  (一)对边防巩固和国防安全的影响

  边境村屯人口数量的减少,尤其是边境沿线村屯人口的持续减少,使得一些村屯变成了空壳村,如敬信镇防川村,已由90年代的40户减少到现在的20户;敬信镇的白石村,由90年代的47户减少到现在的3户。边境沿线的村屯不仅是边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一个个固定的边防哨所,在守边固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XX市的边境线长,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有限的边防哨所,很难做到全天候对边境的有效管控。民兵组织作为一支有生力量,居住在边境沿线,在生产和生活中均可起到一个哨兵的作用,是边防部队的有力补充,在守边固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由于青壮年的大量外出,边境村屯大多由老年人在留守,民兵组织有名无实,难以承担重任。

  (二)对边境地区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外流,尤其是未婚年轻女性的大量外流,导致婚育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边境村屯已很难见到婚育年龄的女性。一些大龄未婚男青年因“成家难”而荒废了“立业”,因婚姻“失望”而“失志”,已成为农村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大批边民出国出外打工,长期滞留在外,有的经年不归,导致家庭解体,造成单亲、无亲孩子增多。由于社会教育缺位,家庭教育缺失,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多,并呈现低龄化趋势。人口的大量外流,许多村屯成为空巢老人的聚集地,由于缺乏基本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又缺少社会助养服务支持系统,社会养老福利机构也不健全,老年人生产艰辛,生活困难。现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过低,老年人难以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留守老人的赡养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三)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边境村屯人口的大量外流,使边境村屯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缺乏劳动力,搞多种经营缺乏技术,留守边民只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有的边民外迁多年仅将户籍关系留在了原籍,不履行村民的义务,却享受着已承包耕地的权利。有的已转为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并已外迁,仍在享受着承包耕地的权利。有的虽居住在原籍,但已办理了农转非手续,还享受着承包耕地的权利。而那些仍在农村务农的村民,他们的子女成家后迁入的人口及其后代,作为村民却不能享受或很难享受到承包土地的权利,社会公平在这里难以体现。目前,农村耕地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强制性制度约束,导致了土地流转纠纷增多,上访事件频发。外来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种地靠化肥,管理靠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四)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强化村级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由于边境沿线村屯人口的大量外流,留守的大多是老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况。如杨泡乡的烟筒村,最年轻的女性48岁,村妇女主任一职自2005年起一直由乡妇联主席兼任。该村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无法建立团组织和民兵组织。很多村选不出党支部书记,由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选择范围过小,只能从现有的人员中选拔任用干部,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五)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影响

  由于人口逐年减少,加之出生率呈现负增长,边境村屯生源枯竭。目前全市的所有村级小学已全部撤销,马川子乡、杨泡乡、密江乡的中学也已撤销,其中,密江乡连一所小学也没有保留。边民子女就学只能采取寄宿或者走读形式,加重了边民的教育支出,导致边境村屯学生的辍学率反弹,影响了培养造就新农民,全面提高边民科技文化素质。边境村屯地处偏远,人口较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实现全覆盖,边民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有的村屯由于人口较少、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又面临着被撤并的状况,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长期以来由于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民的生存环境得不到改善,文化生活贫乏,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难以享受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