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保情况调查报告(2)

时间:2021-08-31

 二、辽源市基本状况

  (一)经济发展状况

  20xx 年,辽源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342.08 亿元,按可比价增长 22.0% ,列省内增速第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 0.3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 8.5 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 27636 元,同比增长 25.7% 。全市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 23.84 亿元,同比增长 19.2 %,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增速 3.6 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7.0% ,同比减少 0.3 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 2.44% ,同比提高 0.04 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支出 53.0 亿元,同比增长 29.3% ,其中,教育支出 8.6 亿元,同比增长 20.0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6.1 亿元,同比增长 18.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12.5 亿元,同比增长 64.5 %。全市城乡消费水平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90.5 亿元,同比增长 20 % ,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同比下降了 13.2% ,零售业零售总额和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 25.2% 和 19.5% 。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6266 万美元,同比下降 9.2 % ;与 20xx 年相比,出口增长 11.6 % ,进口下降 33.1% 。招商引资提升明显,实际利用外资 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3% ;引进域外资金 164 亿元,同比增长 54.0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66.6 亿元,比年初增加 23.5 亿元,商业贷款余额 31.3 亿元,比年初减少 1.5 亿元;农业贷款余额 23.8 亿元,比年初增加 4.0 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16.2 亿元,比年初增加 42.1 亿元。保险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 5.93 亿元,同比增长 20.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8.2 %,同比下降 1.8% ,其中衣着类、食品类价格的下降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的上升比较明显,具体幅度:食品类价格下降 3.1% ,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 0.7% ,衣着类价格下降 8.2% ,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 1.4% ,居住类价格下降 0.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 4.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 1.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 1.9% 。全市居民收入较之 20xx 年都有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247.8 元,同比增长 11.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376 元,同比增长 7.3% 。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53.1 亿元,增加 24.8 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12369 元,同比增长 20% 。

  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全市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0.2 : 56.6 : 33.2 ,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2.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2.9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0.8 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2.2% 、 66.3% 和 31.5%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342 户,完成工业增加值 138.06 亿元,同比增长 29.9 %,占全市 GDP 的比重为 44.2% ,同比上升 1.8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0.52 亿元,同比增长 22.3 %。全市共有 33 个大工业行业,盈利的有 22 个,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这六大行业共实现利润 8.38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 79.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07.32 亿元,突破 400 亿元关卡,同比增长 35.28%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为 3.29 万元。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增长 75.4% ,增幅高于全市水平 40 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 216.1 亿元,同比增长 62.1%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36.7 亿元,同比增长 9.9% 。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 6.4 : 65.5 : 28.1 ,投资额分别为 26.1 、 266.7 和 114.5 亿元。房地产业发展稳定,全年各类房屋施工面积 543.71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340.39 万平方米。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 42.5 亿元,同比增长 30.5%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 178.3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6.2% 。

  全市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作物播种面积为 16. 3 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 0.6%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 15. 8 万公顷 ,增长 1.9%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66 亿元,同比增长 5.5% ,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 19.8 亿元,同比下降 15.7% ;林业总产值完成 1.4 亿元,同比增长 26.3 % ;牧业总产值完成 43.7 亿元,同比增长 17.4 % ;渔业总产值完成 0.3 亿元,同比增长 30.5 % ;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 0.9 亿元,同比增长 47.8 % 。手惠农政策影响,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科技得到推广。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69.2 万千瓦,同比增长 14.6% ;大中型农用拖拉机 5450 台,同比增长 38% ;农用运输车 5568 辆,同比下降 28.5% 。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肉类总产量 24.5 万吨,同比增长 16.5% ;禽蛋类产量 7.9 万吨,同比增长 16.7 % ;奶类产量 1.4 万吨;水产品产量 2501 吨,同比增长 5.3% 。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20xx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376 元,同比增长 7.3% 。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灯塔乡撤乡设镇,东丰、白泉、寿山、渭津、横道河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新农村建设四级试点村镇发展到 300 个,占村镇总数的 54.7% 。争取各类农业补贴和项目资金 3.6 亿元。新建农村公路 450 公里,义务植树 190 万株,绿化村屯 151 个,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大旱之年粮食总产量 25.9 亿斤。标准化牧业小区达到 262 个。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 76 个。集体林权改革进展顺利。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荣获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和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辽源召开。

  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实施建市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投资最多的城市升级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仙城大街、东吉大路、福镇大路、连阳路等 56 条街路,滨河桥等 3 座桥梁。建设改造水、电、气、热、通信管线 200 公里,硬覆盖 25 万平方米。扩增路灯、交通信号、电子监控、交通标识线、地下消防栓等基础设施。市区供热能力 1200 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达 80% ,居全省前列。东辽河城区段 2.8 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 “ 两化三整治 ” 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改造向阳山等 4 座公园和 3 个小型休闲广场,城区植树 52.2 万株,新增绿地面积 160 万平方米。市区亮化比例提高 30% 。改造 50 栋弃管楼供排水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对社会开放。人民大街地下人防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辽长高速通车,辽西铁路竣工,营梅、吉草高速工程过半,集双、辽西高速和辽长铁路、辽源机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高速公路客运站主体封闭。

  但同时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辽源市经济总量不大,基础尚显脆弱,增长比较粗放;经济外向度低,产业链短,特色优势不明显,现代服务业亟待提升;项目资金短缺,流动资金不足,产能发挥不充分,政策性、结构性减税和重点企业限产造成财政短收;产业缺少领军人物,企业管理落后,自主创新和融资能力不强,部分信用意识较差;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问题仍需高度关注;工作统筹兼顾不够,执行力有待提高;观念、理念和与时俱进、实践创新要求不适应,解放思想与实践实际结合尚有差距。

  (二)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状况

  20xx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 13.35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7.21 万人;全年离退人员中有 7.26 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20.02 万人,同比增长 8.8 %,工伤保险参保人员 12.0 万人,同比增长 9.2 %,生育保险参保人员 12.01 万人,同比增长 64.5 %。全市享受城镇低保人数 10.64 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5.29 万人。

  辽源市是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之一,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 20xx 年启动,经过五年多的平稳运行,受益农民越来越多,农民自愿参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0xx 年新农合参合农民达 60 多万人,参合率达到 96.8% ,建立了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