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秋节
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上中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原本打算好好赏一赏月的,我家楼顶是最好的赏月场所。可是原计划糟到暗算,学校在中秋节那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总之破坏了我原来计划的骇人消息:按上级领导规定,中学生中秋节将在学校度过,晚上6点30分到校组织看露天电影《走进毛xx》,全部学生自带报纸“席地而坐”。我们一听,全部傻眼了。接着,发出一声声叹息:“唉——”“真讨厌——”刹时全班变成菜市场。
可再怎么叫也没办法,我们当即决定:既然如此,就要使这个中秋节过得别具一格。于是,我们便密谋了一个开心的“赏月计划”。
中秋节晚上,我“密谋”的要求,带了一个双黄月饼。呵呵,着不是单我一个人吃的,是……哦,My got,不能说,说了这个计划就完了。
一到校,刚好六点半。我们在愤骂声中勉强坐下后,便把报纸连接铺在一起,那时准备用来放月饼和吃月饼的!呵呵——可能你已猜到一半了,我们将在这里一起吃月饼!
一开始,我们混混沌沌地看了一点电影,然后就是挤成一堆聊天。忽然聊到月亮,便一齐抬头望月。呵,月亮呈红铜色,活像月食发生了。圆倒挺圆,只是……这颜色也真倒挺另类。不过,我们的计划也很别样,也就不计较这么多了。红月亮就红月亮,月亮还不一个样,颜色的差异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八点种悄悄地来临了。这是我们吃月饼的“神圣时刻”。徐倩华、钟伟、我、李澜涛各自带了一个不同的月饼来吃,恰好凑成一盒多元素月饼——白莲蓉、哈密瓜、双黄蓉、五仁香。我们兴致勃勃地切开一个又一个月饼,六七个人围成一圈“品尝”四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气氛热热闹闹,轻松搞笑。边吃又边看电影,还在“赏月”(实际上就是随意看一眼,没有多少人认真看它)。班长陈秀烨发话了:“我们吃得这么开心,不妨把廖韶婷的双黄给老师吃吧。”不愧是班长,我们举双手赞成。如果老师也能分享我们的快乐,那岂不是“皆大欢喜”?因为“快乐也是一种传染病”,把我们闹翻天的快乐通过一个小小的蛋黄月饼所传达给老师,希望老师也和我们一样过个开开心心的中秋节。
这个中秋节十分特别,这或许是上中学的第一份“友谊加固礼”吧?!
篇二:中秋节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篇三:中秋节
中秋的气息悄然无声的蔓延开。那日外出,忽见几个六七岁大的女孩子嬉笑打闹间撒出嫩黄色的“星”来,是桂花花瓣!我深吸一口气,桂花香沁人心脾。“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桂花开,中秋也就随之到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外婆!”我惊喜的扑到老人家的怀里。今年中秋,外婆、舅舅一家从崇明赶到上海与我们共度中秋。饭桌上,交杯换盏,芋艿、毛豆等传统食品旁摆着外婆从老家带来的“家养”毛蟹,欢笑声中,中秋的气息在这小小的屋檐下变得愈加浓郁。我手握着刀,轻轻切开一只做工精致的月饼,将这等分的点心递到每一个人的手里。分享月饼时的欢笑就是在分享快乐、幸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夜,我特意在临近午夜时来到花园赏月。据说今年的月亮是四十年来最大最亮的,我看着晴朗的夜幕,点点闪烁繁星缀于期间,一轮明月当空,清辉掩去了其他万物的色彩,它柔柔的光里透露出一丝丝温柔与怜爱。我对着月亮,想起全家团圆的快乐,又想起在祖国的边关是不是也有一双寂寞的眼睛看着这轮明月呢?国庆阅兵仪式上“亮相”的军人之时部队极小的一部分,那些戍守国家疆界的士兵此时此刻也许仍在自己的岗位上独自工作,独自吞下月饼,独自吞下对家乡、对家人弄弄的思念。
中秋,是合家团圆的日子,而从古至今文人骚客于中秋吟诵的诗词总是“喜忧参半”。当我与家人欢笑时,我就会希望这中秋幸福、团员的气息能传到每一个华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