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日记

时间:2021-08-31

【实用】学生日记汇总8篇

学生日记 篇1

  20xx年5月5日 星期日 晴 今天,火球似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热得我们口干舌燥。 中午吃完饭,爸爸说,要带着我去他朋友的老家。我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往车里走。 汽车开了一会儿,便到了高速公路上。只见爸爸的旁边是一辆大客车,后面是一辆小轿车。相比之下,大客车似乎要踩扁任何东西,像一头大象;而那辆黑色小轿车却显得极为渺小,像一只小老鼠。

  突然,“大象”嘴里吐出了一个蓝色的物品。我定睛一瞧,原来是一些包装袋在空中飞舞。忽然,一阵大风呼呼吹来,那些原本安静的垃圾袋此时像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幽灵,在天空中飘来荡去,又迅速的拍在“老鼠”的前挡风玻璃上。“啪——哧哧!”一阵刺耳的声音传进了我的耳朵,悲剧就在此时发生了。原来,前挡风玻璃上方此刻正紧紧地粘贴了一个垃圾袋,它挡住了司机叔叔的视线才酿成了事故。

  今天我所见到的事让我很生气,如果大客车上的人没有乱扔垃圾,不会出车祸。所以我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学生日记 篇2

  今天是期中考试的第二天。

  昨天考完了数学,结果考的很不理想,分数不怎么样,就95分,最高分科室100啊!而且最高分100有8个人考得。

  今天要考的是英语,真希望这次英语考得好一点。下午到了,我和同学还在不亦乐乎的在走廊上踢瓶盖。随着上课铃“如果看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这不过这只是叮叮叮的声音,并没有词)打响,大家飞奔回教室,赶忙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拿出英语书一页一页的翻,尽可能的抱多一点佛脚。大家都在临时抱佛脚,就连班长,英语课代表也不忘记抱脚。

  监考老师来了 ,卷子很快发了下来,可肖奕南却仍在看书,过了10多秒才放回抽屉。

  卷子刚发下来,就有许多人在抱怨:好烦一个;完了完了,怎么办;哎,没人会考100,这样也好,差距不会太大。老师放入磁带进录音机,就开始监考。大家没个人把桌子移开,相隔半米,很公平,没人有机会作弊。听力难度不大,笔试部分还好,就是有一题英标有点难,读了10几遍后就懂了。

  单元可以考一个可观的分数。

学生日记 篇3

  这些天,心里越来越不宁静。大大小小的事件像平静的海面突然涌起的巨浪,乘着狂风向我袭来。翻滚着的乌云蕴藏着狰狞的闪电,也纷纷压向我的头顶。而我,像个断了一条腿的人,在沙滩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慢慢挪动着沉重的肉体。我停留在这样一种心绪之中,一遍遍的思考着如何走出泥泞。

  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慢悠悠的晃着,起先想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的际遇,想起一张张脸和脸上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任人流和车流像河水一样,从我这块长在河道里的石头周遭冲刷而过;接着,什么都意识不到了,意识不到人是有生命的人,意识不到自己还在呼吸着空气,意识不到两条腿还在用力的踩着脚蹬子驱使着自行车向前行驶,大脑好像和大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也许达到了所谓忘我的境界。

  直到我看见两条正在马路上行走的白生生的大腿时,我的灵魂才重回肉体。那两条大腿甚白,腿上的肉随着走路的节奏发出抖动,好像是平静的水面投下石子后泛起的波纹,原来此时此刻已是夏天。

  夏天,女生和女人们大大方方的露出了酥胸和大腿。以前,当我看到遭遇这种“暴露”之后,心中呈现出忐忑和羞怯,似乎那些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各色大腿和晃动的胸脯是我的一样;但是现在,这种自欺欺人的病态心理已得到彻底根治,他们大大方方的暴露,就是要得到人们,尤其是男人们欣赏甚至品评,天气的炎热正为她们的暴露提供了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女为悦己者容,只要别人愿意看,露的再多、打扮的再妖艳也不是事。

  初看到白生生的大腿时,好像有根手指在悄悄拨动着心里的某根弦,发出砰砰的声音,但是晃来晃去的大腿多了,那根未知的手指也变得麻木,那根弦于是再也没能响起。

  还是在路上骑着车子晃荡,脑袋随着脚交替用力的节奏也慢慢晃荡。转过一个弯,一个躺在树荫下藤椅里的老头子,打出了一声带着东北大秧歌调子的哈欠,循声望去,看到一张大大的嘴和嘴里两排黑炭似得牙,突然,我心里感受到两个字的含义——文学。

学生日记 篇4

  如果说速度就是新闻的生命,那么速记无疑就是健康生命的维生素。如果说要我证明的话,我现在只能想出两个论点: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细节决定成败。

  我发现,一般的事件,采访完之后,留在脑中的信息会急减少,时间越长所能记得的就越少,如果当场没有能够快速用笔记下来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另外,不能依赖录音,这是我第一次整理录音后的感受,整理稿子依赖于录音的话,我第一次的下场就是一个字不动地打下来,耗时长不说还说不清,记者的评语是“这怎么就成了名词解释了”。还是要靠当场用笔记下来。记得有一次报社做了一个网络直播,我得工作是在一旁把记者与嘉宾半小时的对话记录下来。开始,我认为,这很简单啊,没有比采访更简单的了。还蛮不以为然的认为记者在直播前叮嘱我一边听一边用笔记下来:都有录音了还用得着用笔记吗?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那次,我花了4个多钟头才把这半小时的录音整理下来,而且是在不需要对谈话做修改的基础上。真的不需要修改吗?当然不是!谈话不等于写文章,总不能把那些口水话都写进去把?而且,这些嘉宾都是第一次上镜头做直播,一个是说话小心,再者很多话模棱两可,涉及一些专业的术语又讲的飞快,如果当时不考虑这些预期的麻烦并飞快地用笔记下来的话,靠录音是要吃瘪的。后来一个同学介绍了他的办法,就是听一遍,然后凭着这点大致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笔录整理稿子。

  第二点,我认为也是更重要的,细节。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只一点,就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对于我这种菜鸟,如果不靠笔把尽可能多的`细节记下来的话,在整理稿件时只会捉襟见肘。更何况,摆不出事实,怎么称之为新闻?我可不敢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当场用笔记下来,好多报社记者工作了十多年了在采访时都不会自负甩掉笔和纸,更何况一个入门级菜鸟?事实上,很多时候,采访时对事件有了大致了解,甚至腹稿也打好了,但是整理起来时,仍旧得依靠一个个白纸黑字的细节。即使记忆力再好也还得和笔录对照一下才行,这可不能拿来开玩笑。

  但是,在速记上,有经验的记者就真的是道高一丈了。速记,不仅讲的是速度,更加讲究质量。往往一个很小的采访,我会记下密密麻麻的5页纸,看看记者那比我的还小的本子上却希希松松地记下不满1页,而且还想教师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一样有条有理。反观自己的,事后来看,不仅很多字连自己都不认识,而且杂乱无章,反受其乱。报社记者们采访完后立即都形成了条理清晰的腹稿(从他/她们指点我这篇稿要从哪些方面来整理可推断出是这样的),或许跟他们的速记功底密切相关。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