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
大雨谤沱了一天,直到入夜时分才渐渐止住。华灯初上,我出去买汤圆。走出家门,整幢楼里闪耀着通明的灯火,回荡着欢声笑语。走在街上,张灯结彩的都市夜间反倒比阴雨的白日更加辉煌。节日的礼花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上空绚丽绽放,映得每个路人的脸光彩奕奕。驻足街角,留恋这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烟花盛会,待惊艳的灿烂化作硝烟的弥漫,只留下令人回忆无穷的火药味,才记起也该瞧瞧同在天上的月亮。可天空依旧阴霾,只能叹息看不到新年里的第一轮圆月。低下微微发酸的头颈,忽然想,到底为什么,这个日子能与众不同,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让所有炎黄子孙一齐狂欢?恍惚间,自答,因为今天是元宵,一年中月亮第一次圆的日子,因为——天地间有了月亮——尽管今天看不见。
月亮,总觉得自己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但细细数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又有多少日子,真真切切地去注视过高悬苍弯的它?不用说它很遥远,其实只需稍一抬头便可见;不用说并非每晚都有月亮,其实只需每晚都去望一眼。归根结底,只是因为并不曾想到要去看它。
然而,身边的很多事,都是因为—有了月亮。
月亮是温柔的,有时抹点晚霞,周身散发出红玉的光泽,有时扯几缕云彩,权当飘然的绸衫。月亮也是清寒的,望着它,总会被那份清凉感染得心平气和,有时甚至射出寒气逼人的青光,让人寒颤。月亮更是孤独的,与太阳相见只在昼夜交接的一瞬间;与繁星不可同享辉煌因为‘’月明星稀”;与地球的人们,更是只能用关爱的目光俯视众生。又有多少人会舍弃缤纷绚烂的夜间享受,投以专注的目光作回报……
月亮的种种气质:它的温柔而又清寒,它的寂寞孤独却又普怀众生,它的淡泊平和,客观存在的超凡脱俗,恰好附和了诗人敏感孤独、伤感忧郁的特质,使其成为诗人频频吟咏的对象。于是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于是有了“共看明月应垂泪,秋来见月多思归”的感慨:于是有了现代文人庐隐罗列吟月唐诗并探讨诗人对月钟情缘,因而写了散文《月色诗人》。因为——有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