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一是要训练学生抓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查找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努力遵循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以“寻觅美丽___感悟美丽___升华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升。
导学提纲:
1、读通课文,学会“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3、课文是怎样写出德国奇丽的景色的?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积累下来。
4、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6、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受“奇丽的景色”
作者在德国到底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前,我们已经摘抄了描写花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抽生读抄写的描写花美的句子)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这段话中用了三个成语,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三个成语,谈谈你的感受!
花团锦簇:(花很多,很美)
姹紫嫣红:(花朵五颜六色,漂亮)
那么在德国街头看到的这么美的花,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五彩斑斓)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呀!正是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花,让看的人是“应接不暇”,“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眼睛看不过来),这足以说明在德国街头看到的花不但美,而且还怎么样?(多)
那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花的多?(任何、家家户户、海洋.)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看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些花的“美”与“多”(生练读)
推荐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交流体会景色的奇丽。)
师:(出示课件),看,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再次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齐读)
师: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舒畅)那么就带上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奇丽景色的句子,如果能够把这么美丽的异国风光记在脑子里就更好了。(学生读、背诵。)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让我们看得人如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设计了“在读中理解词句,通过理解词句来学习课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体会德国的景美。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有感情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
二、感悟“奇特的民族”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你又是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现“民族奇特”的句子。(生读、划)
交流: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同学们家里养花吗?你们为什么养花?(因为花美,自己欣赏。)
师:我们养花为了自己欣赏,季先生可能跟你们一样的想法,所以当他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会是什么感受呢?(吃惊,奇怪,不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的这种吃惊、不理解,读读这句话。(齐读)
那么作者后来理解了德国人们的这种做法吗?(理解了。)
师: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课文中的“人人为我”指的是___(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指的是___(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那么你觉得这两者应该那个做在前?(我为人人)
也就是说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我们应先想着为别人做贡献,才能换来人人为你做贡献。这样的道理确实很耐人寻味啊!其实我们身边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情也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值日生,图书角等)
是啊,我们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很多,来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句子。(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是啊同学们,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儿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深深打动了季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