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海上路线的开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究和挖掘。
南开大学杨巨平和王坤霞的《〈厄立特里亚海航海记〉中的海上商路》认为埃及— 印度这段海路的开通事实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先声,后来成为海上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照《航海记》的记载,以“埃及— 东非”、“埃及— 阿拉伯— 印度”和直航印度的海路为线索,对公元1 世纪红海— 西北印度洋段的商贸路线及其物品流通进行一番考察。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松岩和赵青青的《从“海上同盟”到“海上帝国”公元前5 世纪雅典对外扩张与东地中海国际关系探略》细述了雅典帝国的形成和瓦解历史,提出雅典帝国的形成和瓦解对公元前5 世纪东地中海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河南大学犹太—以色列研究中心陈思伟的《古典时代雅典海事贷款抵押制度述论》论述了古典时代雅典海事贷款抵押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提出古典时代雅典海事贷款具备了现代信贷的某些基本特征,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滨州学院邢培顺的《从地志作品看孙吴对南海地区的探索和开发》从地志角度阐述了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开发和探索南海和东南沿海的情况,认为尽管这些地志大都散佚,但从今仅存的作品仍可窥见中国与南洋诸岛国之间的增进相互认识和了解,加强了二者联系的过程。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少丰的《宋代海南岛“市舶”考辨》对宋代海南岛征收的海外贸易税和征收机构进行分析,指出从市场、体制、航运等因素看,宋代海南岛设立市舶机构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宋代海南岛并未设立市舶机构。中国航海博物馆沈洋和顾宇辉的《中法两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贸易与文化互动———以法国商船“海后”号两航广州为线索》以17、18 世纪法国儒尔丹公司商船“海后”号两航广州为线索,考察和分析了“海后”号两航广州的缘由与经过、18 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产生“中国热”的原因以及清帝国与路易十四法国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经贸往来、宗教与文化互动情况。